瘋玫瑰。
一個常年獨自在大山中游蕩的女人,瘋瘋癲癲,白天像鬼,夜晚像人的特殊存在,也是我未來的丈母孃,為了阿顏,這一趟必須將她安全帶出大山。
就是她居住的地方太高了,陡峭山壁往上近兩百米,黑幽幽的房屋,有縈繞不散的黑氣在盤旋在沉浮,從底下望上去,簡直是一棟千年來無人居住的陰宅。
鑲嵌在山壁上的陰屋,無法想象,當年所用的建築材料是怎麼搬運上去?
呃?
雙手觸及到這片山壁的剎那,猛地縮回,因為這石壁不陰冷,相反的,山壁彷彿一塊燒得沸紅的鐵塊,手掌觸碰上去,立即會有灼燒感。
現在是深夜,天寒地凍的,一切東西都應該是冰冷的啊!
怎麼。
這處看起來並不顯眼的山壁有如此高的溫度?難不成,內部是一個活火山?有可怕熔漿滾動?想到這裡,我心頭莫名顫動了一下,如果真是一個將要噴發的蠢蠢欲動的火山,我這種往上攀爬的心境,一百條命也不夠死啊!
山壁上的房屋,丈母孃就在上邊,這種時候也不能只顧自己活命。
一咬牙,我還是忍著山壁的灼燒,快速往上攀登。
我們這種撈陰門的高手,雖然不會真正飛簷走壁的功夫,不過借力攀躍還是能做到的,黑夜依舊沉寂,這片地域,因為大山橫擋的緣故,其實沒有風,只是能看到天上的烏雲在翻動。
“我靠,這好像一個燒烤爐壁吧!有動物不小心爬上來,不死都要脫層皮。”我靠著體內釋放的一層道韻,護佑己身,也只是勉強能承受。
往上爬了三十多米,我停了下來,因為周圍居然有文字。
全都是古代的繁體字。
也不知道是什麼墨寫出的,常年風吹雨曬,居然沒有多少模糊的痕跡,我剛才在底下,一直仰頭觀望,怎麼沒有發現山壁有字?
不是刻字。
就是用一種特殊的墨寫出來的,幾乎與山壁融為一體。
“鬼文化起源?”
周圍的一大篇幅,是講述這麼一個話題——鬼文化起源。
我大概瀏覽了一遍,文字的意思是;鬼文化來自中國古代的‘巫祭’,巫在中國出現了幾千年,古代的巫一般相信鬼神之力,而下層民眾則大多信巫,故而“鬼神”之說深入人心。
鬼產生的歷史可謂久遠。可以這麼說,自從有了文字就有了關於鬼的記載。從甲骨文中看,“鬼”的字形是一個人頭上戴著一個很大的恐怖面具,與人十分相似。這說明我們的先祖早已把鬼看作是與人關係密切的怪物。
商代的文化是帝王文化,而這種帝王文化的主要特徵就是“鬼文化”,在殷人心目中,一切都有各自的神,而天帝則是萬物的主宰。為了向這些神祈福,殷人絞盡腦汁,用一切可能的方法祭祀神靈。與此相關的是宗廟的建築和厚葬的風俗,都反映出殷商民族的強烈鬼神意識。
農曆七月,中國習俗上稱它為鬼月,謂此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遊人間。普是普遍的意思,度是廣度墮落三惡道的眾生早日離開,超登三善道,甚至超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享受大樂。所謂三惡道是指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的眾生早日超脫。三善道是指天道、人道、阿修羅道。
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不管佛教還是道教,到了這一天,都會舉行“普度”,希大家能夠以慈悲心來同情一切生靈的產命,不要亂殺害,可以用香花、水果、素菜等來供奉祭祀普度。
……
我所知道的鬼文化起源,
不知道是誰所留的古文字,文字篇幅後沒有署名,橫在山壁上,抬頭觀察,發現上方不遠處,還有許許多多的文字,從底下往上觀望,可能是角度的原因,一般很難發現。
第二段的古文字,較為扭曲,佈局也很凌亂,好像是用鬼爪沾墨畫出來的感覺,大概的意思,是與一個名叫“三義”有關的事情。
說古時候有一個小販,叫三義,除夕夜在街上叫賣鞭炮時遇到一鬼。鬼想嚇死他,腦袋一晃變得比臉盆還大。三義膽大機智,立即撐開傘遮住臉不斷轉動。
鬼不能勝,又立即發出淒厲的叫聲恐嚇他。
三義也扯開嗓子喊,清脆的叫買聲又壓過了鬼。鬼一弓腰,身體立即變得很高;三義脫下草鞋,兩手輪流上拋,形如流星,超過了鬼頭。
鬼氣極,露出獠牙,吐出舌頭;三義摸出一個花炮,一端含在口中,一段引線點燃,立刻萬點金星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