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我懂得繪畫!”

“我是裁縫!”

白奴們開始爭相說明自己的能力。

肖圖白令人統計之後,分別的令人去檢驗他們的能力。如果這些來自歐洲的白奴的技術確實不錯,那麼他們將會在聯合國公司中,擔任一個小主管的職位。並且,可以透過超額創造經濟效益,給他們提前贖身。

等到這些擁有一技之長的白奴,透過努力工作完成了自我贖身,成為了自由民後,他們如果繼續選擇留在大明,便會成為一名光榮的納稅人。

肖圖白計劃中,葛沽會推廣“個人所得稅”,月收入超過1兩銀子的都要納稅!並不是很多,3%的個人所得稅。

這個計劃,也是肖圖白經濟改革的一部分。

沒有源源不斷的財政,便沒有工業化、城市化。而沒有城市化和工業化,大明也談不上掙脫“王朝週期律”,奔向更美好的未來。

至於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的白奴,則會被安排雜役工作。不過,大明朝生產力水平更高,人均享受的福利是歐洲人的兩倍,所以哪怕是在明朝做一名“白奴”,待遇肯定也比歐洲普通手工業者要強的多了。

第六十五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

白奴們的手藝,只能算是“技術”。

長遠來看,翻譯的西方知識的價值,比純粹的技術要強的多。懂技術的工匠,大多數只能掌握製作的方法,而並不能夠歸納其核心的科學道理。

只有科學家以數學作為工具,將這種技術長期的總結、歸納成為科學的道理,這才更有意義。

掌握了一門科學的原理,自是可以推演出無數種技術應用。

何塞帶來的書本有一萬多本,在肖圖白看來大約有1300本擁有價值。其他的那些哲學、小說、詩歌類的,反正肖圖白根本不屑一顧,也許放個幾百年,能夠成為價值連城的古董書籍,但是眼下肖圖白是不會浪費人力物力去翻譯。

肖圖白只會令人去翻譯科學技術類的書籍。

為了大規模的翻譯西方科技書籍,肖圖白成立了“西學館”,專事翻譯、整理西方科技書籍的任務。

何塞除了帶來了1萬多部書籍之外,還為肖圖白弄的30多名翻譯人才,其中只有5人擁有將西方文字準確翻譯成為中文的能力。而天津市舶司,也提供了3名有一定水平的翻譯家。

8個翻譯家的能力,一年才能夠翻譯10本,要將1300多部科技書籍翻譯完成,則需要百年時間。

這樣的效率,肖圖白是非常不滿意的。

“國師大人為何煩惱?”陳觀魚詢問道,

肖圖白嘆道:“這1300多部西方科技書籍,一本便等於一座金山銀山。但是8名翻譯家,需要100年之久才能全部翻譯完成。不但我等不及,風雨飄搖的大明也等不及。。。。。。”

陳觀魚笑道:“若摟貫中西的人才,欽天監裡面最多,尤其是欽天監中的歷局裡面,更是有大量的西人傳教士,那些傳教士來到大明,第一件事就是學中國語言和文字,大人何不請旨,借用欽天監的人力物力?”

肖圖白點頭笑道:“差點忘了欽天監!”

受到了陳觀魚的提點之後,肖圖白立馬帶人去了北京一趟。之後,順利的透過了崇禎皇帝分身的聖旨,去欽天監奉旨挑選人才。

大明王朝整體而言,是看不起“奇巧淫技”的。

但是,中國也並不像歐洲宗教裁判所那樣,將科學家給綁在火刑柱上燒死。而僅僅社會風氣,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而看不起各種雜學。

比如,像《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一般的傑出科學家,也只能擔任微不足道的小官吏,而被當做科技與官場失敗的典型例子。

而像徐光啟這種,既科舉官場得意,又精通自然科學的天才。這大明朝基本是找不到第二個了。

研究自然科學的讀書人,往往被視為浪費光陰,大好的聰明才智都浪費在那些“奇巧淫技”上,從未導致科舉失敗的反面教材。

不過,有一個部門是例外的——欽天監!

欽天監這個部門,主要負責觀測天文、氣象,修訂和頒佈曆法。要做好修訂曆法的工作,必須要有一定的科學素養。

中國曆朝歷代都是重農主義。與農業相關的大事,均是天下一等一的大事。而曆法的準確與否,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為了演技天文修訂曆法,欽天監不得不重視自然科學。

欽天監是大明朝自然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