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這件事,孫文交給了胡漢民和汪兆銘。
一樣對全國鉅變的形勢興奮不已的黃興並不在意建黨以及建國,他作為同盟會事實上的二把手。精力始終在軍事上。黃興問孫文,蒙山軍怎麼辦?我們對他們採取何種政策?
孫文堅定地說,龍謙是同盟會的敵人,他們跟滿清一樣,是阻礙革命成功的絆腳石!當然,如果龍謙幡然悔悟,同意加入我民國政府,其部接受我的領導,過去的事,可以既往不咎。龍謙反清有功,未嘗不可以在中央給予安置。
黃興似乎不贊成與蒙山軍為敵。他在軍事上的造詣雖然有限,但比孫文要強的多!黃興冷靜地指出,造成眼下局勢的不是同盟會,而是蒙山軍!以區區萬餘武昌義軍萬難抵禦龍謙的北伐大軍。為今之計,與龍謙進行和談聯合建國方是正確的主張。若是與蒙山軍為敵,只怕凶多吉少。
“克強兄!如何能挫自己銳氣,長敵人威風?”與會的汪兆銘大聲反駁,“龍謙不過是鑽了我同盟會的空子而已。總理威望著於宇內,現在有總厲持大局,海內無不望風歸順。第八、第九兩鎮新軍的起義就是明證。只要我們這邊佔據大義的高度,蒙山軍不在話下。”
“說的輕巧!”陶成章是參加了這次會議的,立即對汪兆銘的話表示反對,“蒙山軍可不只是廣東湖南的這一股,山東、關外均有重兵!山東兵既然能打敗北洋,實力豈容小覷?關外之兵已經破關而入,京師旦夕可下,其為何要接受上海的領導?我看你是痴人說夢!”
陶成章已接到秋瑾的親筆書信,秋瑾奉龍謙之命,向他轉達了龍謙對他的敬意,闡述了蒙山軍協商建國的基本綱領。秋瑾自然沒有少說自己的主張,認為蒙山軍已是一支沛然難御的強大武力,龍謙有頭腦,有手段,有氣度,完全值得我們擁戴。秋瑾的信中明確表示,龍謙歡迎陶成章及浙江革命黨加入蒙山軍為主的聯合政府。
陶成章雖然倨傲,但並非無知,他倒認為龍謙的態度不錯,至少沒有想著吃獨食,想著打清一色,這就不錯。本來陶就是地方領袖,從沒想過會登“大寶”,蒙山軍在勢如破竹的軍鋒威逼下,仍然表示出願意成立聯合政府,這就很好。
不等汪兆銘反駁,陶成章站起來說,“反清大業已成,我陶某人這些年的辛苦總算沒有白費,徐錫麟等同志的鮮血沒有白流,浙江不願與蒙山軍為敵,我贊成黃克強的意見,應當立即與龍謙和談,共商建國大業。孫先生若是執意要用武力消滅蒙山軍,恕我不能相從。”
迎頭被潑了一瓢冷水的孫文大怒,“你願意走就走,革命不缺你一個。”
上海會議最終還是不歡而散。雖然強行透過了孫文的主張,黃興出於維護同盟會團結及孫文領袖地位的一貫態度,勉強接受了赴武昌指揮武昌戰事的差事,但心情極度鬱悶。他也想離開上海,離開孫文的廣東系人馬,去前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相比之下,宋教仁等人似乎更有共同語言。
孫文意識到武昌是當今局勢的樞紐。北方鞭長莫及,但男方卻是自己與龍謙角力的地方,所以,在黃興動身前往武昌之前,孫文與其促膝談心,力勸黃興打消與蒙山軍和談的念頭,孫文指出,我們勝在政治上的影響力,龍謙勝在武力暫時超過我們。這個局面需要時間來扭轉,需要一場勝仗來扭轉。我抓緊時間在東南組織政府及軍隊,你呢,一定要將龍謙擋在武昌之南。如果丟掉武昌——不管以什麼方式,必然導致東南人心的鉅變,轉而對民國政府懷疑起來。所以,要抱定軍事上對抗蒙山軍的基本態度,讓天下之人看到民國政府的實力才行。一味的和談退讓事實上就是投降,龍謙自1906年起,屠殺了多少我們的同志?怎麼能相信他能夠包容我們?沒有了軍隊,我們這些人都將死無葬僧地!
這番話打動了黃興。
接下來孫文馬不停蹄地開動起來,在胡漢民、汪兆銘、陳其美等人的協助下整日開會,商討建國建軍建黨大業,忙得不可開交。隨即傳來京師被蒙山軍北方軍佔領,清廷出逃保定的訊息,孫文愈覺時間急迫,連日催促黃興急赴武昌主持大局,黃興遂於9月9日離開上海,登上了前往武昌的江輪。就在同日,因生病暫未返回杭州的陶成章在上海一家教會醫院被不明身份的兇手刺殺,尚四槍,當即斃命。兇手逃之夭夭。主持上海政務的陳其美親自指揮了緝兇,但無果。宣佈是滿清餘孽所為,發誓要抓到兇手,為陶成章報仇。
因為陶氏素與孫文不睦,且與陳其美多有齷蹉,世人多疑是孫、陳所為,其中陳其美嫌疑最大。因為上海光復,軍警力量已基本掌控於陳氏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