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處,因此國會不支援修憲之議。
洪粵誠的談話堵死了龍謙連任的可能。引發了軍隊系統的強烈不滿。
但軍隊隨即陷入了“內亂”。根據龍謙的決定,國防部和總參謀部聯合擬定了裁軍方案,在8月份召開的最高國防會議上得到修改和批准,初步決定將陸軍總兵力裁減一半。
全軍將重新編組20個全訓師。這20個師將承擔國家的戰備值班任務,重新確定了編制,第一次實行了根據戰區特點的編組,比如西南軍區之第13師就體現了山地師的特點。而西北軍區之第19師則是重灌師,全師的各種火炮總數突破了300門。
國防軍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編組了裝甲師。遴選了兩個戰功赫赫的師進行改編。即第9軍之25師和第6軍之第17師,都是名震全軍的王牌師啊。足以看出總部機關對組建裝甲師的器重。但每個師目前只編組了一個坦克團,距設計的編制差距還很大。
中國國防軍編組裝甲師是無法瞞過世界的目光的。一些國家,如英法,對此嗤笑不已。坦克不是中國人的發明,坦克在歐戰的表現也不如人意。中國人的做法讓英法軍隊感到好笑。
全訓師縮減了步兵數量,在全訓師中,除了承擔山地作戰的兩個師外,在其餘的部隊中,步兵這個最為傳統驕傲的兵種總數第一次讓位於其他兵種。
其餘部隊重新整編。編為乙種師,編成後的乙種師兵力只有全訓師的一半左右,重灌備不足全訓師的三分之一。
另外,全軍有11個師被撤銷番號。
20個全訓師自然成為各軍區各部隊拼命爭奪的香餑餑。經過一個月的國防會議討論研究,確定了20個全訓師的歸宿,其中北方軍區5個師,西北軍區4個師,中央軍區3個師,東南、南方、西南及衛戍區各2個師。
鐵道兵部隊則全部轉業,劃歸了鐵道部管轄,成為鐵道部直管的若干個工程建設局,成為了國有的大型企業集團。
陸軍在裁撤,海軍和空軍卻在加強,最高國防會議在裁減陸軍數量、調整陸軍編制的同時,加大了對海空軍的投資。但兩個兵種的投資重點不同,空軍是加強了研發投入,不僅沒有擴大現役的飛行聯隊規模,反而壓縮了40%。但新組建了三所航校和五座航空廠。更多的飛機型號被列入預研,作戰飛機的設計方向更為複雜,偵察、作戰、運輸等功能更加細化,和飛行相關的專案大批上馬並被列入絕密管理,比如為了研製一種可以遠端探索飛機蹤跡的儀器,專門組建了航空第九所,其投入的人力物力和保密待遇極高。其代號為ld,據說還是總統親自取名的。不過,程建國等在俄國有著實戰經驗的將領對此既關切又懷疑,如果可以提前半小時發現敵機的方位和數量,空戰立即變得簡單了。那種玩意兒真的能搞出來?程建國嚴重表示懷疑。
為了更高效地管理航空企業(含航空研究所),龍謙提出的組建航空工業部的提議得到了透過,相關飛行器研製的部門被從兵工總署、重工業部中剝離出來。一直反對擴大政務院部門編制的龍謙主動提出組建航空工業部,足以看出龍謙對航空的重視。
海軍則實實在在擴大的規模。除了購買美國的兩艘歐戰前設計定型的裝巡外,海軍還上馬了一批驅逐艦,總計六艘,噸位為三個級別,最高的為3000噸,最低的為1500噸,以檢驗海軍船廠的設計和製造能力。三種驅逐艦的使用方向不盡相同,反潛、破交等定位十分明確,海軍在作戰艦艇的發展方向上一直存在巨大的分歧,現在被批准開工建造的六艘驅逐艦則表明在水面艦艇上將走“專業化”而不是“綜合化”之路。
從建國初接收滿清那點可憐的海軍家底,經過十年的奮鬥,海軍在艦艇噸位增長緩慢根本不為海軍大國所重視的情況下(除了潛艇),拼命加強基礎,將投資重點放在了研究所和船廠上,買入美國和德國的大批技術,特別是發動機和艦炮技術,按照龍謙確定的海軍發展總體思路隱忍地發展著。現在終於到了收穫第一批果實的時候了,六艘小噸位艦船其實算不了什麼,但這六艘船卻從裡到外完全是自己的設計,自己的技術,所有的零件,包括髮動機都是自己製造的。在小噸位軍艦上,中國海軍終於擺脫了購買和仿製,走出了自主研製的路子。海軍副總司令薩鎮冰上將為此激動的老淚縱橫。他在海軍是主管裝備的,十年來付出多少銀子,耗費了多少心血,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現在他完全理解了龍謙對海軍發展的思路的正確性了。
“造船和買船完全是兩回事,中國是個大國,不能跟小國的國防思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