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待張遼傷勢稍微好轉,楊明便啟程回雒陽。
一群人浩浩蕩蕩出了不其城。
他們來時一百多人,回去的時候人更多。
除王修外,伏雅還安排了人護送他們到北海渡口。
“路途遙遠,少君一路珍重。”伏雅在城門口為楊明送行。
楊明拜別,接著便上了牛車。
回頭望去,不其縣與不其山漸漸遠去。
等回過頭,楊明不自覺地望向路邊。
此時大地雖仍顯蕭條之色,但已不見多少饑民,遠處更是有在田間耕作的農夫。
春季已到,又到了春小麥耕種時節。
就如同鄭玄那日帶他所見冬小麥一樣,經歷眾多災荒,生命又呈現出復甦跡象。
在經過正在耕種的農田時,有農夫停下手中動作,對著楊明的方向跪拜。
這應當是之前隨楊明去不其縣,從趙延府中分得糧食的饑民。
三日後,他們抵達北海渡口,沿來時的路開始返回雒陽。
因是溯江而上,速度慢上不少。
不過此時氣候春季少雨,走水路依舊最為方便。
二十餘日後,他們抵達青州東郡蒼亭,在岸邊停靠休整,準備明日再出發。
在船上坐久了煩悶,楊明和王修一起下船走動。
蒼亭,後來又被稱作倉亭津。
楊明對這地名較為熟悉,因為三國曆史上此地爆發過兩次大戰。
一是呂布入兗州打曹操時,陳宮想渡倉亭津東取東阿,剪滅曹操殘餘勢力,卻未能成功;
二是官渡之戰後,袁紹糾結餘部在這裡與曹操打了最後的決戰,即是倉亭之戰,袁紹戰敗;
不過此時的蒼亭還是一個比較小的渡口,渡口後面有個裡。
他們進入到裡後,發現這裡也正遭遇著饑荒,只是程度還未到不其縣之前那種人相食的地步。
“叔治,我們可還有餘糧?”楊明轉頭問道。
“伏氏離開時多給了一些,應該有近十斛。”王修回了楊明,但跟著又說道,“不過那些糧食並不足以幫他們渡過饑荒,且若遇上風浪,我們也會受影響。”
“能多活幾人也好。”楊明望著饑民說道。
他們行船速度快,真遇上風浪受影響,再停靠中途補給便是。
王修也未再勸說,示意護衛去拿糧食。
於是乎,本來只是散步的他們,此時在裡發起了糧食。
那些村民領到糧食都對楊明伏地跪拜。
楊明此時心有感慨,這已是他離開不其縣後第二次遇見這樣的場景。
他忽然覺得,張角的成功其實也並非很難複製,因為漢代的百姓所求,也僅僅是活下去而已。
即便沒有張角,也會有李角、王角,只是規模和時間的區別而已。
楊明正想著,忽然一個熟悉的身影闖入眼簾。
“少君。”對方主動向他行禮。
“華神醫。”楊明則是面露興奮,直接上前。
他沒想到那日答謝不成,竟然在這裡又遇上了華佗。
不過算算時間,華佗早他十餘日出發,在這遇上也不奇怪。
當然,也是緣分。
楊明自然不會錯過機會,讓王修繼續分發糧食,自己把華佗邀請到船上做客。
二人對坐,阿一在給他們泡茶。
“少君不必喚我神醫,叫我元化即可。”華佗開口說道。
楊明點頭,接著便問道:“元化兄怎會在此地?”
“遊醫至此,路上遇見有饑民餓死,便引導他們把屍體下葬,以免有疫。”華佗解釋道。
此時阿一泡好了茶水,楊明對華佗做了“請”的手勢,接著稱讚道:“萬幸世有元化兄,不知多活多少人。”
華佗聞言搖頭道:“我一人之力勢單力薄,倒是少君施糧與民,令人欽佩。”
他這話並非恭維,遊醫多年,他見過的世家大族少數也有數十,但把老百姓當人看的,是的,僅僅是當人看,也屈指可數。
楊明也是感嘆道:“災荒連年,杯水車薪。”
兩人接著又聊起了張遼的傷勢,楊明直接把張遼叫了進來。
此時的張遼看起來已恢復的差不多,不得不說華佗真是外科聖手。
等又聊了一陣,王修已經發完糧食回來了。
楊明此時開口問道:“元化兄接著準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