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當初立國的漢光武帝劉秀什麼人傑,他丈量土地都能搞得“民變四起”而不得不中止。
楊明可不覺得他比“大魔導師”還更有治國才能。
因此“除盡宦官,士人專政”一不可行,二即便成功也沒太大意義。
他的主體計劃一直未變,就是破而後立,走爭霸之路。
第一個五年揚名已成,第二個“五年計劃”就是要招攬人才,打造基本盤,為黃巾之亂做準備。
關於黃巾之亂,他在雒陽時也曾想過是否可以靠殺張角來阻止,或者減輕起義規模,讓百姓少遭些苦難。
但這次青州之行,他越發感到黃巾起義爆發的必然性。
底層百姓連活著都是奢求之時,那就是一堆乾草,一粒火星就可以點燃。
殺了張角,無非是等待下一個起義軍領頭人出現。
況且此時的張角為“大賢良師”,殺了他民怨沸騰,未嘗不會讓起義提前爆發,又或者是參與之眾更多,適得其反。
換句話說,兩漢四百多年堆積的問題,已經呈現出一種不可逆的大勢。
所以王修“韜光養晦,等待時機”的建議恰到時機,也正中下懷。
……
幾日後,一輛轀輬在執金吾衛士護送下抵達孟津。
楊明在臥榻上見到了呂強,那個他只聽過卻又素未謀面的宦官中的“特例”。
呂強其人看起來也如曹節等人一般消瘦,但那份氣質,即便是不會相術之人也完全能感覺出來,與曹節等人截然不同。
呂強持節,代天子慰問。
楊明自然知道慰問不過幌子,確認傷勢才是目的。
因此他坦然展示了自己未癒合,看著仍觸目驚心的傷口,呂強看完後關心了一陣便走了。
等到呂強離開,王修走了進來。
“他往東郡去了嗎?”楊明開口問道。
王修點了點頭,接著道:“我有些擔心,那華佗是否會依主公所言回答。”
“叔治不必擔憂。”楊明擺了擺手。
“主公為何如此肯定?”王修仍有擔心。
“他知我活,於百姓有利。”楊明回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