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山村孩子王

橋上過去了,可這也要繞行10多里呀。”洪振國攤開了雙手

“ 沒辦法呀,只能這樣。”秀梅緊接著說

於是兩人沿著河堤,朝下游走去

已是晌午,兩人終於來到了大橋頭,聞到人家飄出午飯的香味,兩人的肚子都開始翻江倒海了,此時,也有點口渴難熬

橋東頭,李秀梅的遠房叔叔李開泰在這裡開了一家豆腐店

“ 振國,去我開泰叔叔家弄點開水喝喝,再走吧!”李秀梅提議道

洪振國略一思索,“嗯,好的!”

李開泰是個熱心腸的人,秀梅簡單的說了一下原委,他就連忙把兩個孩子迎進了家裡

一看兩人就知道,兩人早上都沒有吃飯,剛好鍋裡的豆漿已經燒開了,連忙舀來了兩碗,遞給兩人,“喝吧,餓壞了吧!”李開泰朗爽地說

既解渴,又充飢。奈何盛情難卻,不好推辭。兩人端起碗,大口地喝起來

辭別了開泰叔,兩人來到大橋邊。說是大橋,其實是由 15節3根石條搭建起來的,相向而行都錯不開身,現在橋面上也結了冰,前面許多人過橋都是爬過去的

洪振國和李秀梅兩人也有樣學樣,爬過了大橋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

廣袤的原野上,一對少年的歌聲飄蕩在上空

“銀色的世界,我愛你!”李秀梅發出了歡呼聲,“振國,今天雖然有點冷,可是我太開心了!”

洪振國也同時發出了感慨,“少年的時代,就是這樣的美好!人生的成長過程中,只要用心聆聽,總能聽到奏響的歡歌!”

第十一章、爭工分被迫休學,尋出路謀定後動

69年春,為了緩解縣城中學的壓力,方便邊遠地區學生的學習,洪祠小學開辦了小學附設初中班

為了就近入學,洪振國和李秀梅也都加入了這個附設初中班。這個班就更加複雜了,六六、六七、 六八 3屆的學生混在一起,都從初中一年級開始讀起

因為是舊祠堂改造的學校,房舍比較充足,別說招一個班,就是再招兩個班也能容納得下

主要是師資配備,從上海下放的兩名師範大學畢業的學生,一名專門教英語,一人教數學,語文還是畢老師繼續跟班上。畢老師也是華師大畢業的,家庭成分複雜,只能在鄉下任教,其他各科配備都還可以,當然,與紅山中學就無法比了

至於教學儀器、實驗器材和其他資源就更別談了

其實學習,就是再好的老師,再充足的學習資源,還要靠自己努力

正月二十開學後,“五.一”又開始放農忙假了

隨著人民生活的改善,洪振國的爸爸媽媽也是非常的努力。幾年時間為他造就了4個弟妹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一家八口每天掀開鍋蓋,就得滿滿的一大鍋啊

可那個年代糧食產量又很低,畝產400斤達綱要,可紅灣生產隊土地貧瘠,勉強能達綱要,人均只有7分田地交了公糧,剩下除去工分糧才是口糧,正常年份,每人能分到100斤左右的口糧

振國家只有爸爸媽媽在生產隊做工,兩人一天都不耽誤,一年能掙到400多工分,能分到 300斤左右的工分糧

一家八口,一年近1000斤糧食,夠吃嗎?鬧春荒,那是必然的

正值麥收季節,洪振國被派往大姑家所在的洋湖農場拾麥穗

吃住在大姑家,8天的忙假,洪振國撿了40多斤麥子回家了

振國也要為家庭做貢獻了,和他同齡的,像洪振中這些小夥伴,也都參加了生產隊的勞動

於是洪振國的爸爸,也堅決的要求洪振國回來參加生產隊的勞動,洪振國打小就很聽爸爸的話,是爸爸的要求,他無力反抗

他只好私下跟媽媽說:“媽,就這樣讓我休學了嗎?我今後不就成了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山村農夫了嗎?”

媽媽也心疼地說:“沒辦法,振國,我們家得到的工分糧最少,你是老大,兩個弟弟和你兩個妹妹成天都吃不飽,我們不能像畢老師那樣把老二和老四送人抱養吧?”

洪振國那天看著李秀梅哭紅的雙眼,才知道畢老師因為生病住院,養不起兒女,把兩個女兒都送給人了,而李秀梅也休學去護理畢老師

為了弟妹團聚,繞膝奶奶身邊,洪振國只好休學,到生產隊做工

就這樣,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生產隊的社員一 起,勞作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