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火力也不強,應該有7個軍就好了“。

事態的發展果然不出所料。1950年9月15日晨5時,毛澤東、周恩來認為對人民軍最為不利的情況終於發生了。麥克阿瑟親自導演的仁川登陸作戰擊破了人民軍的軟肋。美軍在次日控制了仁川,又佔領了漢城,將人民軍置於南北夾擊之中。戰爭形勢對朝鮮人民軍越來越嚴峻了。

在美、南朝鮮軍攻佔漢城,進逼三八線,以戰略速決吞併全朝鮮、危及中國安全的緊急時刻,北京透過各種渠道,發出了正義的警告之聲,但美國卻置若罔聞。

朝鮮求援1950年10月1日,新中國迎來了建國後的第一個國慶節。

國慶之夜,北京天安門廣場,正在舉行盛大的焰火晚會。大片升騰而起的焰火把夜空點綴得多姿多彩,明亮的探照燈光柱,在空中歡快地跳躍,廣場上,歡聲笑語彙成了歡樂的海洋。

天安門城樓上,紅燈高懸,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和人民共度第一個國慶狂歡之夜。他們高興地交談著,不時被奇光異彩的焰火所吸引……廣場上沉浸在節日歡慶氣氛中的人們沒有想到,就在10月1日這一天,從朝鮮傳來訊息,所謂的”聯合國軍“已經越過三八線。 。 想看書來

毛澤東決斷出兵朝鮮(5)

夜深了,毛澤東走下天安門城樓,乘車返回中南海。

在菊香書屋,毛澤東習慣性地點燃一隻煙,凝視著牆上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圖,目光良久地停留在朝鮮半島和中國領土臺灣。這些在面積上的彈丸之地,註定要吸引全世界的眼球,還要無數生命為之流血犧牲。

”樹欲靜而風不止啊!“桌上,放著兩份電信。一封是朝鮮黨和政府關於中國出兵給予援助的請求信,另一封是斯大林關於建議中國組成志願軍援助朝鮮的電報。

斯大林在電報中沉不住氣了:”朝鮮同志們的情況變得令人絕望。……在漢城地區,朝鮮同志沒有任何可以抵抗的部隊,可以認為通往三八線的道路是不設防的。“建議中國:”你們如果認為能用部隊給朝鮮人以幫助,那麼至少應將五六個師迅速推進至三八線,以便朝鮮同志能在你們部隊的掩護下,在三八線以北組織後備力量。中國師可以志願者身份出現。當然,由中國指揮員統率。“金日成的親筆信則直接發出求援的請求,”……(‘聯合國軍’)如要繼續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則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此危急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極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出兵還是不出兵?對於這個牽動國家民族以及千萬人的命運的決策,毛澤東要進行充分的權衡利弊。

儘管毛澤東對出兵已有思想準備,但是要使一個剛從戰火中獲得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再次面臨血與火的考驗,同世界上頭號帝國主義美國決一雌雄,下這個決心要有何等的氣魄和膽略!中美兩國的國力相差十分懸殊。1950年,美國鋼產量8;772萬噸,工農業總產值2800億美元。而當年中國的鋼產量是多少呢?只有60萬噸,工農業總產值只有100億美元。美國還擁有原子彈和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具有最強的軍工生產能力。就連實力雄厚的蘇聯,也不願因為援助朝鮮而冒同美國直接衝突的危險。中國出兵會不會導致同美國直接對峙?美國轟炸重工業基地東北和內地大城市怎麼辦?這些都是需要十分慎重考慮的問題,稍有疏忽,都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況且,他還要有充分的理由和耐心說服中央決策層的同志們,他們在出兵的問題上也意見不一。這是毛澤東一生中最難作出的決策之一。

菊香書屋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2日凌晨2時,一夜未閤眼的毛澤東決定致電高崗、鄧華:

”(一)請高崗同志接電後即行動身來京開會;(二)請鄧華同志令邊防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按原定計劃與新的敵人作戰。“他還通知周恩來,給駐朝鮮大使倪志亮的電報稿中加寫了一段話,要他轉告金日成:”儘可能將被敵切斷的軍隊分路北撤外,凡無法撤退的軍隊應在原地堅持打游擊,切勿恐慌動搖。如此就有希望,就會勝利。“時間又過了半個小時,毛澤東走到臥室,斜臥在一張單人的大床上,藉著床頭落地燈的光亮,仔細閱讀南朝鮮軍越過三八線的《戰況報告》。這時他又坐了起來,若有所思,然後拿起電話,告訴周恩來:”讓德懷同志速來北京。“艱難的決策1950年10月1日,古都西安。正舉行慶祝建國1週年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