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部分

麼Α8悴緩茫�箍贍苡餚氈窘徽劍�易允薔蔥徊幻嫋恕�

英國的情況又有不同。

40年,英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德國在歐洲的勝利,只是打亂了美國的陣腳,對英國來說,就是生死攸關了。所以,別看英國在東南亞佔據著最大的利益,日本的野心對英國威脅最大,狼狽不堪的丘吉爾卻顧不得了,力所不能及也。

但丘吉爾的態度自與受孤立主義困擾的羅斯福不同。丘吉爾強烈要求美國派艦隊去新加坡,以阻止日本進行新的侵略活動。10月,丘吉爾再次邀請美國艦隊訪問新加坡,他的態度十分迫切,希望美國艦隊“越大越好”。

羅斯福考慮再三,還是覺得時機尚未成熟,美國需要時間,最後還是決定不接受英國的邀請。但是,按照總司令理查森海軍上將的意見,美國艦隊沒有返回美國本土的太平洋海岸,而是停泊在珍珠港,結果落了個悲慘下場。

至於法國維希政府的態度,我們根本不用考慮。一個傀儡政府,沒有獨立的武裝,也就沒有發言權。另一個法國政府,即流亡政府,更是無須理會,就象是一直在中國活動的朝鮮流亡政府一樣,沒有發言權的。

中國政府的態度,就是各掃門前雪,一概保持中立。我反正是全副武裝好了,原子彈都預備好一堆了。說“武裝到牙齒”,一點兒也不誇張,誰來打我也不怕,哪兒還管他們打生打死的?各國都是一團和氣,可就不符合中國利益了,那我還怎麼渾水摸魚呀!

中國崛起後蘇聯的遠東艦隊就沒了,德國的太平洋殖民地也在歐戰失敗後被瓜分一空,兩國離的都比較遠,不能直接干涉到這裡。但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牽一髮而動全身,蘇聯和德國誰也沒有閒著。

限於篇幅,我們下章再說。

第120章

蘇聯的處境十分險惡,東方是中國,西方是德國,單獨與任一國作戰,斯大林都有信心戰而勝之。現在嚒,斯大林依然信心十足。但這信心卻已不是來源於蘇聯的實力,而是斯大林的自身——更困難更危險的處境,斯大林也經歷過,這算不了什麼。

蘇聯經濟和工業生產要比另一個世界弱些兒,武力卻要強點兒,也算有得有失了。在外有強鄰的威脅下,這也是自然而然。

斯大林提前結束了大清洗,不少將領逃過一劫。在芬蘭慘敗以後,蘇聯紅軍中政工人員的權力,被大大削弱,部隊戰鬥力有所恢復。加之,蘇聯紅軍吃過機械化部隊的大虧,兩面受敵也不能不重視,斯大林並沒有停止裝甲部隊的建設。蘇聯紅軍陸續更新了裝備,許多新式武器正式列裝,如新坦克和新飛機等等。

蘇聯紅軍的換裝,是芬蘭慘敗後才開始的。到40年年底也沒有換裝完,換裝部隊還不足蘇聯紅軍的一半。斯大林清楚地知道,德國的威脅更大些兒。如果蘇聯能夠頂住德國,那中國多半不會對蘇聯動手,反之中國就肯定會趁火打劫的。因此,換裝部隊是以西線為主,東線只有少數精銳部隊完成了換裝。

對於法國與英國的遭遇,斯大林是幸災樂禍居多——“禍水東引”,都引到自己家去了。但德軍席捲歐洲如捶枯拉朽,如此赫赫聲威,斯大林也是心有不安的。他認為,德國短期內是無法打敗英國的,等希特勒打敗英國,起碼還要一兩年。那時候,蘇聯紅軍早完成換裝,戰鬥力大增了。

即使如此,斯大林也不願意與德國作戰。這不是說他意圖姑息希特勒,而是希望“禍水”繼續西推。蘇德戰事一起,損失決不會小。如果德國與美國打起來,蘇聯還可以坐收漁人之利。兩者之利弊如何,一目瞭然。

日本在東南亞的擴張,與蘇聯沒有干係。蘇聯失去了中亞,又沒有了海參威,想幹涉,也無能為力。

蘇聯與日本的關係還不錯。日本是對蘇聯的遠東地區,特別是堪察加半島有不軌企圖。但這是人之常情,終究兩國沒有過多利益衝突。日本對蘇聯不構成威脅,反之亦然。

說起來,蘇聯是第一個察覺中日存在某種同盟的國家。

一來蘇聯的間諜很厲害——基於理想的叛徒,沒有財務問題,也沒有生活問題,是很難察覺到的。蘇聯人也很捨得在這方面花錢。而且中日都有反對中日同盟的。他們不贊同同盟,也就不放在心上,有意無意的想破壞同盟。

二來中國是蘇聯的大敵。朋友未必會了解你,但敵人通常都會很瞭解。蘇聯對中日關係非常關心。如果中日關係惡劣,想必會為蘇聯分擔不少壓力的。

基於這種思路,蘇聯在日本武裝後,還曾設計過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