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四島之間的海峽水域也是很適合展開潛艇戰。日本列島之間的運輸也多仰仗海路的運輸,從殖民地朝鮮和佔領的中國臺灣、“滿洲”運輸的各種物資全部都要依靠海運,要切斷了他們的海上運輸,對於日本來說,戰爭就已經贏了一半。張方哲結合鄧尼茨的理論和自己的想法,給李成坤寫了一封長信,闡述了這種作戰方式對中國的重要性。
十天後,李成坤親自批准了他所提到的建議,親自給他回信,其後大批的中國軍人進入德國潛艇學校學習潛艇的操作和指揮,向德國的訂單也不斷的。國內更是建立了自己的潛艇學院,這是比海軍艦艇學院更早建立起來的海軍軍校,國內也有專門研究機構開始向潛艇製造方向發展。後來向美國訂購的訂單中,那些海面的戰鬥艦艇都比較老舊,只有護航航母和潛艇是最新的。
那些海面的艦艇最大的作用不是用來和日本的龐大海軍編隊硬碰硬,而是用來訓練更多的海軍官兵,培養起官兵的海洋意識,一支海軍的建立不僅僅是要表面艦隊噸位大、火力強,更重要的是海軍官兵的訓練和意識要培養起來。北洋艦隊的覆滅,更多的是中國海軍的貪生怕死、訓練嚴重不足、裝備破損嚴重甚至是彈藥不足導致的,如果中國的海軍還如北洋艦隊一樣,那怕是建立起了比日本更強大的艦隊,也奢談勝利。
海軍涉及很多方面,經驗、技術都是很重要的,這方面都必須提前來積累經驗,否則即使有艦艇也無法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海軍,這對以後的海防是極為不利的。要保證國家不會被被侵略,就一定要建立起一支強大海軍,這支海軍必須訓練有素、富有戰鬥進取精神,否則絕不可能在海面惡劣的海戰環境中和那些海軍強國對抗,不能起到他們應有的作用。
看了英德海戰,就可以看出雙方在戰術水平上的巨大差異,這不是一時半會能培養起來的,海軍需要的經驗更多海戰經驗,從編隊到戰術到特殊緊急情況的處理,沒有豐富的經驗,是不可能造就一支強大的遠洋海軍的。潛艇只要訓練得當,採取正確的戰術,就可以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穫。中國需要至少一百艘的潛艇來拱衛海防線是很有道理的。
按照潛艇部隊的長期計劃,所有的潛艇都是按照兩艇三班或者兩艇四班編制的,所有的潛艇部隊人員都是超編,加上近年潛艇學院培養的官兵也開始輸出,潛艇官兵越來越多。向美國訂購的幾艘潛艇只是開始試用,用來訓練和熟悉的,按照潛艇的編制,潛艇部隊的大擴充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德國潛艇相比日本潛艇噸位較小,卻更加隱蔽,不易被發現。
日本海軍按固定思維將潛艇用於進攻防守嚴密的艦隊,忽視破交和攻擊商船,對攻擊商船使用魚雷橫加限定,更可笑的是居然不顧實際作戰需要,實行所謂定時上浮彙報制度。最主要的是他們自己建造的柴油發動機噪聲巨大,很容易被軍艦監聽到。即使他們的潛艇噸位大、航速高、攻擊力強,他們的設計建造的對手都是美國強大海軍編隊,面對完全無海防的中國,他們的潛艇部隊毫無作用。
張方哲還沒有瘋狂到率領自己僅有的潛艇部隊去攻擊日本的艦艇編隊,他有更好的目標,那就是日軍那些運兵船和補給船隊。潛艇出港後並未分散,而是十二艘潛艇組成了艇群,以二十五海里間隔成一字橫在日軍運輸船隊可能經過的航線上。張方哲心裡對這種戰術能取得什麼戰果心裡也沒有底,德國雖然用這個戰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它們畢竟是攻擊純粹的運輸船隊,雖有護航艦隻,卻怎麼也不及日本護送運兵船的艦隊要來的強大。
七月二十二日下午五點四十三分,哥打巴魯東北方向一百五十海里處,第一艘潛艇三八二艇發現了在海面上浩浩蕩蕩的日軍運兵船隊和護航艦隊。此時日軍已經在宋卡和北大年方向先後登陸,日軍為了達到登陸的突然性,在登陸前除了對英國機場空襲外並沒有攻擊港口和登陸區域。攻擊英國空軍機場也是為了不英軍更多偵查和航空兵突擊的,更好的掩護那些那些從海南一千多海里外的中國海南運送過來的陸軍士兵。
兩艘巡洋艦、十一艘驅逐艦、三十四艘運兵船運載著日軍的第十八師團悄悄逼近哥打巴魯。張方哲從潛望鏡裡看著日軍龐大的艦隊,心裡開始了估算,自己的潛艇部隊不可能完全吃掉這支日軍編隊,攻擊只能在夜間展開,依靠夜色的掩護浮出水面,在夜晚水面上驅逐艦是不可能發現潛艇的,否則白晝潛艇必然會遭到驅逐艦的無情獵殺。更為重要的是日軍編隊在明天凌晨就可以抵達哥打巴魯登陸,戰機一閃而逝。
張方哲將情報向基地做了彙報,整個基地都忙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