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1部分

殊意義的文藝盛會,即有點類似中國的春晚。

當然了,前者遠比後者歷史悠久,其可以追溯到1945年,只是名字稍有不同,而且使用收音機方式播放。

那時候的民間娛樂活動,豐富程度如何匱乏可想而知,所以在好評如潮下,紅白歌合戰的第一屆在1951年被正式推出;並從1953年的第三屆開始,採用電視試播;到了第四屆,又把舉辦時間固定為每年的12月31日,同時開始加入現場觀眾。

毫無疑問,《nhk紅白歌合戰》從誕生之日起,便和成功畫上了等號,每年都能創下極高的收視率,1963年的第14屆,創下了81。4%的最高紀錄,進而常被媒體稱其為“妖怪節目”、“怪物節目”。

如此氣勢如虹的收視率,加上日本迅速崛起的經濟實力所產生的輻射作用,《nhk紅白歌合戰》的影響力極其強大。

與此相比,周邊地區很難營造出如此高層次的跨年活動,即使目前的香江也不行。所以,《nhk紅白歌合戰》被多家境外電視臺轉播。

比如tvb的翡翠臺,自1967年開始,每年以“全日本紅歌星大賽”為題播出,麗的電視中文臺也同樣轉播,並配有知名司儀作為節目主持和傳譯。

唐煥把紅酒和兩個水晶杯放到茶几上後,懶洋洋地倚在沙發上的翁菁晶,拿起了遙控器,開啟了電視機,不用調,直接就在寰亞電視本港臺的頻道上,主持人正做著轉播餘熱。

直播間裡有一位比較特殊的嘉賓,即出生於香江的旅日歌手陳美齡,其在香江的唱片事業簽約在夢工廠下,並在1982年發行了日語、英語唱片《灕江曲》。當然了,她的事業重心還是在日本。

做為嘉賓的陳美齡之所以身份特殊,自然是因為她也曾經出現在《nhk紅白歌合戰》的舞臺上。

迄今為止,《nhk紅白歌合戰》上總共出現了三位華裔歌手:

第一位是在1972年的第23屆和1973年的第24屆連續兩屆入選的歐陽菲菲,成為《nhk紅白歌合戰》歷史上第一位出場的非日本獨唱歌手,也是寶島第一位登上《nhk紅白歌合戰》的藝人;

第二位就是直播間裡這位陳美齡了,其在1973年的第24屆、1974年的第25屆、1975年的第26屆,連續三年入選,成為香江第一位登上《nhk紅白歌合戰》的藝人。

第三位是在1979年的第30屆和1980年的第31屆連續兩屆入選的翁倩玉。

《nhk紅白歌合戰》對參演者的選拔,有自己的一套準則,通常是以唱片銷量來衡量,邀請當年有大熱歌曲推出的歌手出場。

因此,被擁有巨大影響力的《nhk紅白歌合戰》邀請,不但是一項極高的榮譽,而且也是對音樂事業成就的重要肯定。

香江樂壇、寶島樂壇畢竟池子太小,沒法和日本樂壇相提並論,於是這個事業成就便幾乎成了亞洲歌手所能追求的最高目標。要不然,鄧儷珺也不會如此遠赴日本發展、孜孜以求了。

不過,相比於歐陽菲菲、陳美齡、翁倩玉這三位已經取得成功的前輩,鄧儷珺顯然失去了很多優勢。

開風氣之先、獨樹一格的歐陽菲菲,整合了太多的“第一”因素,讓日本人倍感新鮮,理所當然地一舉成名;陳美齡也在這個大勢上受益良多。

等鄧儷珺到日本發展的時候,日本人的新鮮勁兒已經差不多過去了,加上她不適應日本公司打造的日本式的風格,第一年成績堪稱慘淡,反而是按照自己風格推出的《空港》取得了成功。

原本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鄧儷珺在日本的事業成就是穩步上升的,但突然冒出來一個“假護照事件”,便一切都化為烏有了,等到今年登上《nhk紅白歌合戰》的舞臺,不免有些大器晚成。

但有一點必須指出,出身草根、早早輟學的鄧儷珺,劣勢絕不止這些,出身名門的翁倩玉根本不具備可比性,而且歐陽菲菲、陳美齡、翁倩玉都是旅日歌手,遠比奔波於東南亞和日本之間的鄧儷珺更容易得到發展機會。

?(未完待續。)

第0613章 幻彩詠香江跨年活動

即便如此,這些最早在日本樂壇取得成功的藝人,過了頭幾年一炮而紅的上升期後,便要透過其它方式來豐富自己,以突破隨之而來的瓶頸。

就拿陳美齡來講吧,選擇了暫時退出娛樂界,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深造,等復出後,也開始拓展香江這邊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