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便在一處崖壁下的石屋中看到了仍在一門心思作著研究的李春。李春此時已近40歲了,整個人精神狀態還好,一副老農的打扮,如果不說,楊二簡直認不出這就是大隋最著名的建築大匠師。這個時代的李春不光是精通建築、建橋,還精通化學和鑄造等,可以說是個全能的複合型人才。這種一人多專的現象普遍存在於古代科學家中,比如,孫思邈,又是神醫,又是藥學專家,又是在道學上頗有建樹的得道高人;曹操又是詩人、又是政治家軍事家的人物更是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李先生,本王有禮了。李先生--”楊二走到李春身前小聲說道,但似乎這個正處於專心研究狀態下的李春沒有聽到一般,竟然沒有作出反應來。
“哦!你是?”李春終於聽到了楊二的聲音,忙抬頭看著楊二問道,他這還是第一次見楊二本人,以往多是從麻叔謀口中聽說。
“李先生,這位便是當今我主晉王千歲,還不見禮!”一邊的華公明上前提醒道。
“哦!老夫見過殿下,見過主公了。屋中昏暗一時沒有看見,老夫罪過。”李春忙起身拱手施禮道。
“不妨事,本王今番回京路經華陰,特為看望先生而來。不知先生在忙些什麼?”楊二非常隨和客氣的說道。
“呵呵!想必這件火器主公並不陌生吧?”說罷,就見李春從袖口中取出了一件東西。楊二一見不由的笑了起來。
“呵呵!不陌生,不陌生,本王現在腋下正藏有一隻呢!”楊二笑著說道嗎,順勢在李春的旁邊一個蒲團上坐了下來。華公明沒有落座,而是一拜之後,到屋外等候去了。
李春一手拿著“短火”,一手摸著白鬚,說道:“此物,老夫已經研究透徹了,其實原理不難,但要解決的是裝彈速度,裝彈量和射程。現在此物射程僅有不到50步,實在是不中用啊!主公用來防身倒還不錯。”
“是啊!先生,這火器本王也僅用過一次,還是在刺客距我十步之內。準頭也差,不過還好,此物擊發威力很大,彈丸呈散開狀,刺客立時斃命。”楊二解說著。
“老夫正欲改進此物,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裝彈速度要快,還有就是射程問題。麻大人曾說過可以加長槍管來解決射程問題。老夫試過,加長後準度更差了。故此,幾日來為此焦慮。”李春愁眉不展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