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就是在夜間外海對敵艦隊展開魚雷夜襲。如今竟然在夜間外海因小量風浪即告傾覆,因此立即引發各界交相指責,認為此乃忘卻復原性這一造船史上最大與最先原則所造成的損失。各方除要求造船界進行反省檢討之外,對於軍方因國際條約限制、寧可犧牲安全性也要加強艦上武備的觀念也提出了抨擊。…;
“友鶴事件”之後,日本海軍立即組成了以加藤寬治海軍大將為首的調查委員會開展調查,得出的結論是事故原因是由於重心過高所致,重心過高則是因為設計有缺陷,搭載武器過多。考慮到在小噸位艦上搭載大量武器的要求畢竟是出自日本海軍自己,因此“特型驅逐艦”和“千鳥”級魚雷艇的設計者藤本喜久雄只受到“謹慎處罰”。
“友鶴事件”後,日本海軍對現有的魚雷艇和驅逐艦進行改造,以增大其穩性。“千鳥”級魚雷艇拆除了2具魚雷發射管,並將127毫米炮的炮塔改為炮盾,同時在艦底加入98噸的壓艙物,將艦型完全改觀。這一級魚雷艇本計劃建造16艘,至“友鶴事件”時才建成4艘,其餘12艘被取消建造。此外,“特型驅逐艦”和“初春”級驅逐艦也進行了改裝,前者在船底加裝了上百噸壓艙物,甚至在龍骨灌鉛,以降低重心。後者將艦首揹負的二號炮塔挪至尾部三號炮塔前,同時撤去一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減輕上層建築重量,並且切開船腹,在龍骨處增加配重。
受“友鶴事件”的影響,日本海軍的“蒼龍”級航空母艦和“最上”級巡洋艦的設計也進行了更改,將飛行甲板縮短,並撤去部分高炮,以求降低重心。
“友鶴事件”給日本海軍帶來了很大震動,而不久之後發生的“第四艦隊事件”更是令其不得不改弦更張,徹底改變了大正末期以來在艦船設計上求新求變的風氣,使其重新迴歸到了平庸穩重的老路上來。
1934年7月,日本海軍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所有艦艇的復原性改善工事。從7月開始,各艦隊集結於本州島北部青森縣的八戶衝,舉行昭和九年度秋季大演習。在演習之前,“叢雲”號驅逐艦在橫須賀入港時發現艦首部位出現金屬疲勞的裂紋,艦政本部造船官牧野茂認為這是危險的徵兆,於是奏請軍令部下令,不要讓特型驅逐艦參加演習,但是他的請求遭到拒絕。
昭和九年度秋季大演習分為青軍和赤軍兩支艦隊。青軍代表日本艦隊,由第一、第二艦隊組成的聯合艦隊扮演;赤軍代表美國艦隊,由聯合艦隊抽調的軍艦,以及第二線軍艦組成的“第四艦隊”扮演,包括航空母艦“鳳翔”、“龍驤”、潛艇母艦“大鯨”、4艘“妙高”級重巡洋艦、“最上”號等9艘輕巡洋艦、“吹雪”型驅逐艦,以及大正時代建造的“神風”級和“睦月”級驅逐艦。
演習開始前,第四艦隊停泊於北海道函館港,預定於9月24日出港,向預定演習海面前進。但沒有人知道,當時有兩股颱風同時襲擊日本,第一號颱風在關東平原肆虐後,正以北北東的方向向本州北部移動;第二號颱風當時在關島和小笠原群島中間的海域,這個颱風沒有向日本本土移動,而是以60公里的時速直接從海面上向本州島以東的預定演習地撲去。
第四艦隊司令官松下元中將隊第一號颱風比較重視,為了避開臺風鋒面,下令推遲一日出港。9月25日早晨6時到下午4時,第四艦隊的魚雷戰隊、主力艦隊和潛艇艦隊依次從函館出發,向演習海面駛去。此時第二號颱風的時速已經猛增到90公里。
9月26日早晨,津輕海峽秋高氣爽。松下元收到了貨船小倉丸發來的第二號颱風警報,推測自己的艦隊將在當天下午與其相遇,於是下令各艦關閉水密門和舷窗,做好防風防浪工作。9月26日下午3時許,第四艦隊遇到第二號颱風前鋒,其風向正南,風速每秒40到50米,浪高25米到35米。松下元下令艦隊掉頭避風,但是他擔心在惡劣海況下掉頭會發生碰撞事故,同時認為藉此機會對艦員進行克服颱風的訓練非常有意義,因此命令艦隊以半速繼續前進。
下午4時半左右,第四艦隊進入颱風風力最強的地區,4時31分,“睦月”號驅逐艦的艦橋被海浪拍扁,航海長當場死亡。“睦月”號的舵機也被海浪砸壞,一等水兵上妻隆千代在艦尾的應急操舵器旁堅守了3個小時,始終使艦首保持著迎風的方向,才挽救了全艦人員的性命。…;
“睦月”號艦橋受損的同時,“龍驤”號航母的飛行甲板也被巨浪砸塌,尾部的機庫壁被海浪衝破,大量海水翻卷著湧入機庫,情況十分危險。幸虧應急處置措施成功,加上防水區劃嚴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