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0部分

,閻王爺記著的還是顧家老三呢,他還想不到勾老四的魂,放心生吧。

正如高人所說,第四個孩子,顧朝平安落地,平安長大,後面……顧老太太也生不出來了,顧老爺子屋裡的姬妾接力,生的小崽子一個一個往外蹦,滿院孩子吵得顧老太太頭疼。

那高人姓黃,自那以後,如雲鶴般渺無蹤跡。

顧九前半輩子靠父母,後來靠弟弟,現在是靠兒子。

顧釜從小就是顧朝帶著啟蒙,從小就知道要孝順自己爹,因為爹要靠他養,爹什麼都不會,爹弱質纖纖,吹個風就著涼,動不動就捂住胸口臉色發白說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有三百天在床上躺著。

而顧朝這個弟弟從小就把哥哥顧九當弟弟照顧,等到他長大,成家接過顧家的擔子後,更是把顧九當兒子照顧。

顧釜:“我爹沒事。叔父,我有事跟你說!”

顧朝:“你是不是又氣你爹了?”穿好鞋起身往外走。

顧釜:“我爹真沒事。叔父,你聽到外面的流言了嗎?”

“聽到了。”顧朝,“先看看你爹去。”

顧釜:“他真沒事!”

叔侄二人在顧九床前繼續聊。

顧九覺輕,醒了就不容易睡著,合衣坐著聽他們說話,聽天書似的。

顧朝:“外面的流言你不必去管。”

顧釜:“可城外已經有很多百姓搬走了。”

顧朝:“只是一些小民而已,不必驚慌。馬、錢、趙、杜這幾家可還坐得穩當。”

“他們那是走不掉!”人離鄉賤,對世家尤其如此。他們在樊城經營數十代才得到了現在的地位,換一個城市就意味著重新開始,不是誰都有這個魄力的,越大的家族就越不容易。

眾口難調。

顧釜說的是實話,顧朝挑眉道:“他們走不掉,就只能跟我們顧家站在一起。我顧家當時可只是吞掉了一萬人馬而已!”

用兵一時,養兵千日。蔣家在的時候,這麼多兵馬都由蔣家去養。不過那時整個樊城的錢也都在他們手中,除去每年需要貢給樂城的三瓜兩棗之外,剩下的盡入蔣家囊中,何況樂城蔣家可不能光明正大的蓄兵,他們佔住樊城,未嘗不是圖這裡的兵馬。

虧得先王智機,把蔣家上下屠了個乾淨。不然哪怕留下一個蔣氏子孫,以蔣氏在樊城的根基,只要登高一呼,樂城與大王就睡不安穩了。

就算現在顧朝也摸不清蔣家在樊城到底藏了多少兵。在蔣彪不見之後,顧朝找到了軍書,依卷中所載姓名,與其他各家分了這十卷兵馬。

但僅此十卷,也不過才七萬人而已。他們懷疑蔣家另外藏有軍書,只是不知在何處。

這七萬人,還給姜大將軍三萬,仍餘四萬。顧家佔一萬,馬、錢各佔三千,趙、杜各佔兩千。

但這一萬人夠幹什麼?聽說姜大將軍從會走路就會執矛殺人了,習得一身武藝,悍勇非凡!

顧家當時吞兵只是……一時貪心而已。只是想在大王派來新太守後能保住自身。當然,如果能佔些便宜就更好了。

但現在他們顯然是騎虎難下了。

顧朝卻只能撐下去。因為只有顧家藏匿的兵馬最多,剩下四家都可以向大王認罪伏首,唯顧家不行。

除非,顧朝自認其罪,舍他一個人的頭,替全家買條性命。

但這頭也不能隨便給出去。總要找一個合適的人送出人頭,那人要保顧家萬全,他才能甘心去死。

叔侄二人說來說去,旁邊顧九別的沒聽懂,倒是聽出了顧朝有捨身之意。

顧釜有另外的主意:“叔父不必現在就急著下決定。我去樂城!”

顧朝:“你去幹什麼?”

顧釜:“現在樂城是個什麼情形,顧家一無所知。我去看個究竟,叔父再下決定不遲。”

真要捨命,叔父活著比他活著有用得多。他是嫡支嫡長,他的一顆頭,也不比叔父的差。

顧朝不捨得,嘆道:“你爹還要靠你呢。”

他當然也聽出了顧釜的決絕之意。

顧釜笑道:“說不定不必呢?叔父沒聽說嗎?公主愛少年,大夫愛壯男,我雖不是少年,也不是壯男,但未必就全無生機。”

“胡說八道!”顧朝罵道。

“浮雲散去,星星月亮都露出來了。”

金潞宮中,龔香指著朗朗晴空對姜姬說。

二人正在談論樊城的事。樊城百姓外逃,對姜姬來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