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控扼陰山南北的咽喉要道,也是沿陰山東去或西行的必經之地,不論是古代還是今日,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由定襄出發,北上大青山。從壩口子向北。經過河槽約二十里到達壩溝,漸隨山勢的增高,抵達蜈蚣壩上;再東行不足兩裡。便可見山溝東岸有一段白色石灰岩構成的山第808章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梁,高出地面一丈餘,寬約十丈。南北長百餘丈,其顏色灰白如石灰,這便是著名的白道。
白道自定襄入陰山,溯河而上,至武川出陰山北,自古以來是北方絲綢之路、皮毛路的重要通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秦漢時期,匈奴南下屢次從白道進兵。漢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大將軍衛青兩次進攻並大敗匈奴。也是從白道穿越陰山,進入草原,直達漠北。
時隔七百多年。這條早已經成為了突厥人控制的陰山白道附近。在迷茫的夜色下,突然無數的人影閃動。
陰山南面山腳下的一條山溝之中。藉著夜色掩護的無數人影之中,一員鬚髮皆白,可卻面色紅潤,精神抖擻的老將頂盔貫甲,跨坐馬上。老將軍手中持著一支千里鏡,神情嚴肅的打量著夜色下那條微微泛著白光的著名古道。
“到了,終於到了,這裡就是陰山白道了。只要出了這白道,對面就是二十萬突厥鐵騎!”老將軍望著那白道,心神激昂,忍不住出聲道。
老將軍的旁邊一名面若重金的彪形大漢點點頭道:“大帥用兵,讓末將等佩服。咱們三天前才出的雁門關,一路上按大帥吩咐捨棄一切輜重,只攜帶著弓箭刀槍及十日之乾糧,一路倍道兼行,日夜不停,僅一天一夜就奔襲到了定襄大利城。那五千突厥前鋒還在睡夢中呢,就被咱們的弟兄們在天亮前給送去見他們的長生天了。”
老將軍微微一笑,卻正是臨危請命北上出擊的大陳十大元帥之一的王仁恭元帥。被身旁的副將秦瓊稱讚,他只是微微一笑,嘆息了一聲道:“可惜還是有漏網之魚,這些突厥狼崽子們確實很兇悍。被我們五萬輕騎突襲,十倍於他們兵力之下,居然還能有人逃出去。可惜了,若是我們能將大利的五千狼崽子全殲,那麼我們的形蹤突厥人肯定一時還不會知道。本來本帥還想故伎重施,滅了大利那五千狼崽子後,再殺那統葉護一次。可惜,這下是沒有機會了。”
大將張勇一直沉吟不語,這個時候出聲道:“大帥,雖然大利城有數十名狼崽子逃離,但末將在遼東時就一直是偵察營統領。大利縣城雖然距離陰山北面的白道川不過一日餘路程,但末將在圍剿大利城的突厥前鋒之時,就已經調派了一營輕騎搜捕漏網之魚。咱們殲滅大利之敵後,也不過是稍事休整了半日而已,據末將推測,估計就算還有漏網之魚,現在恐怕也還躺在哪個草叢堆裡不敢出來呢。”
王仁恭聞言眉目一動,眼中暴出一絲明亮的神彩,整個人肅立馬上一動不動,皺眉沉思著什麼。
一旁的殺人魔王羅士信卻在一旁大叫道:“管這麼多做什麼?咱們這次出來,本來就是來撈大魚的,幾個小魚小蝦的跑了也就跑了,管他做甚。咱們這一路上馬不停蹄的連夜奔襲,眼看著已經到了陰山白道,怎麼著咱們也得學下衛青大將軍,來個大軍出塞,直搗突厥中軍大營,殺他個七進七出,活捉那個什麼***統葉護可汗啊。”
秦瓊看著自己的好兄弟一如繼往的還是那麼的魯莽,有些頭痛的道:“士信,陛下對我們萬分信任,將五萬精騎交與我等,這是皇上萬分的信任。可越是如此,我們越得慎重。我們此行出塞,不但自身兇險,也帶走了雁門關陛下那裡的小半兵馬,我們必須謹慎,必須完全陛下的重託,牽制住大部突厥兵馬。如果我們有失,不但我們自己危險,也是讓陛下陷於危局之中,這非人臣所為。”
“是啊,叔寶說的有道理,我們有精騎五萬,可突厥人卻有狼騎二十萬。在塞外草原,我們要想與突厥人以騎戰爭鋒,這非智者所為。”王仁恭也搖了搖頭,突厥人天生的馬背上民族,騎射是每一個突厥男子的天生本能。雖然陳軍的裝備強於突厥人,有更堅固的鎧甲,更犀利的長矛、馬刀,還有連射弩及不少火器,可是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與四倍與自己的突厥騎兵交手,這卻是每一個漢人將領,都不願意直接面對的境況。
羅士信的好哥們,另一個魔王,混世魔王程咬金在一旁一拍大腿高聲叫道:“那怎麼辦?難道咱們就這樣如老鼠一樣的躲在這裡,等那些突厥人匯齊後,然後越過這白道,殺往雁門而去。而咱們深得陛下信任,領著陛下挑選出的最精銳的五萬精騎就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