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四十章 除積弊

傢伙,吃財政飯的,居然不止那兩萬來號人,算上隱形的,居然快三萬了都,合縣才八十多萬人,差不多二十七個百姓,就得供著一個吃財政的。

這怎麼成?

不成就得動刀,可全動,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沒轍,薛向也只有先把主意往那人多勢弱的村級幹部上使力了。

這會兒的村級幹部,可不似二十一世紀,精簡到了算上電工也不過一掌之數的程度,這會兒一級行政村計有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長)、政法委主任(就是個大號保安員)、婦女主任;還有個別的大村子,居然還設了掃盲辦主任,掃黃辦主任;

再加上村上會計,那至少也有三五名,畢竟那會兒全是算盤嘩啦,農村繳提留,都是糧食,全靠人工計數;除此以外,每個隊還有一小隊長,個別的還弄什麼副小隊長,通電的村兒,每個小隊再安上一電工;更不提還有村上倉庫的倉管員又是若干名,其實倉庫裡往往啥也沒有,畢竟該繳的糧食,都由糧站收走了。

如此一來,林林總總一算,一個上千人口的中等村,差不多就得有小五十號人吃財政飯了,更不提那些大村兒,哪個不是上百號人吃官飯,快趕上一個大號縣直機關了。

而蕭山縣總計一百二十三個行政村,不管大村、小村,林林總總算起來,這“村官”差不多就有萬把人。

雖說這些村官,除了哪幾位明定的幹部,比如村支書、村主任等,吃的都不是直接的財政撥款。可這些傢伙就好似吸血的螞蟥,趴在蕭山縣這座已經骨瘦如柴的病號身上,不斷抽血,窮得虧得,到底也是老百姓啊!

薛向自然看不過眼了,大筆一揮,直接命令所有行政村,裁撤部門,精簡機構,一村之內,除了明定幹部外,也就允許設立幾個會計,其餘人等全部裁撤。

說裁撤,這些傢伙壓根兒就沒有編制,那是來去自如,薛向想控制也未必控制得住,可薛老三什麼人啊,臉上生毛,比那水晶猴子還精,又下了道命令,直接釋出到全部行政村,這還不算,還派了縣委宣傳部的幹事,挨個兒村去宣講了幾天。

宣講的內容,無非是以後村裡除了糧食提留以外,不許再收任何費用,任何人再以任何理由亂收費,便可以直接到縣委上訪!

此令一出,基本掐斷了那些心懷鬼胎之輩陽奉陰違的手段。畢竟沒了來錢道兒了,就是想拉人,也養不起啊!

說起來,此種截斷下面亂收費的方法,具有普遍適應性,為何其餘縣市不推行,難道真的沒人想得出來麼?自然不是!天下聰明人何其多崽,豈獨一個薛老三。

究其根本,還是權力、利益問題。要麼主政者權勢不到,沒辦法扯動這上萬地頭蛇的利益,要麼是主政者出於政治考量,存了收買人心、息事寧人的心思。畢竟麼,這世上的人,從來都是能過且過的多,獨出群峰的少。

當官的多是存了這樣的心思,人家當官都那樣了,我又何必自討苦吃呢,要改革改哪兒不行啊,要出政績哪兒不能使勁兒啊,我幹嘛挑這硬的、難的,未必幹得成的上?

可這事兒,到薛老三這兒就沒那麼多顧慮了,一來,他現下在蕭山的權勢極盛,高層、中層權力架構基本都被他牢牢地掌握了,要動下層這些無編無職的,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兒。他們人是多,拉扯出來的力量也是不小,可薛老三又不用在蕭山縣紮根兒,來去自由,用不著存這萬年的情分,更不怕人戳著脊樑骨罵,得罪人的事兒,爺們兒幹就幹了。

二來,薛老三在蕭山縣下層幹部、老百姓中的口碑極好,再說此令也是明顯的利民之舉,即便是有心懷叵測、膽大妄為之輩想**群眾,也未必有人願有人跟風啊。

一來二去,鎮壓了無數反對意見,撤了七八個執行不力的鄉鎮主要領導後,這件事兒,硬是讓薛老三頂著千難萬難給辦了下來。

掃平了這件最鬧心的大事後,薛向的工作重心就從縣委又回到了這石牌鄉莘莊村,因為眼下已是十月末梢,晚秋將冬之際,大棚蔬菜的種植已經迫在眉睫,畢竟這一村的土地都空了出來,沒有播撒麥種。

原本萬事俱備,可偏偏靠山屯那邊有出了故障,薛向這才下到莘莊地頭兒,主要是起個安定人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