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還是很擔心,因為在漠北草原上,還會誕生一個更強悍的遊牧民族,也許如此強大的大漢帝國已經不再害怕這個遊牧民族,但這只是也許,歷史中存在著太多的變數,只要還是“也許”,那就意味著更多的變化。
到了六月,皇甫驪、彌加和幷州北上的駐防軍徹底圍住了慕容淵、宇文猶兩部,雙方就在盛樂城北方的盛安牧場發生了大規模的圍剿戰,皇甫驪憑藉著兩倍於慕容淵、宇文猶兩部的兵力,將叛軍徹底消滅。
在皇甫驪下達全部坑埋之前,他快馬飛書詢問劉協,劉協則斷然拒絕商社和各州將叛軍化為農奴的建議,讓皇甫驪一個不準放過。
在北方,洩歸泥沒有遇到自己的部族,而是遇到了大漢帝國徵北大將軍的徵北軍主力,洩歸泥不戰而降,趙雲沒有向大漢帝國傳送任何書呈,直接就地處理。
至此,為期三個月的聖湖血戰結束,稱之為聖湖血戰,不是因為戰鬥激烈,而是因為這場戰爭結束了大漢帝國北方草原上一個曾經壯麗而偉大的民族的未來,對鮮卑人而言,他們已經徹底喪失了未來。
這是一場單方面的壓制戰爭,沒有任何一個戰役可以用激烈來評價,只有悲慘和屠殺,對它的任何描寫都是無力的,也是沒有必要的,一場在最初的時刻就已經註定了結局的戰爭是沒有任何光彩的。
在北方完全平定之後,劉協正式安排諸葛亮成為燕州治略總督,趙雲暫時負責燕州的駐防管制。
驪州和幷州抽調了十萬國子北上,進入燕州,對於諸葛亮,劉協提出了幾個要求,一是不得過問地方駐防,二是必須強力推廣漢化,三是加大國營牧場的推廣,土地全部規劃為國有,四是實現燕州的城堡化,用城堡代替鎮。
劉協主持燕州成立三家商社,一是彌加長子彌衡建立的彌加牧社,二是治略府的忠信牧社,三是中央軍府駐防軍系統內的永威牧社。
其中彌加牧社和永威牧社的資金全部由大漢帝國中央皇庭提供,將整個漠北除了驪州之外的牧場按季節分成九個區域牧場——南杭愛牧場、北杭愛牧場、呼倫湖牧場、額爾古納牧場、南月牙湖牧場、北月牙湖牧場、金山牧場、唐努牧場、南錫比爾牧場,三家牧社各掌握三個。
九個區域牧場也將龐大的燕州分為九塊區域,形成三個主要聚集地,即月牙湖、呼倫湖和額爾古納(興江上游)、唐努牧場。在三大聚集地各建立銀月城、呼倫城和唐努三個大城市,圍繞三大城市發展城堡和道路,徹底將燕州進行固定化管理,雖然大部分牧民還是隨著季節根據各個牧社的區域刑分移動遊牧。但他們的子嗣都大多留在各個城堡,而且嚴格執行一夫一妻制(說明一下,一夫一妻制很早就有了。就是小妾不屬於妻子),對於其他鮮卑傳統民俗一律廢止,女人不再屬於私人財產和物品,強行將家庭的概念灌輸進入,迫使部落制度瓦解,御府著手製定《燕州民約》,對於燕州進行特殊管制,燕州每百戶牧民組成一個單位,稱之為旗,每旗牧民每十年選一任旗長。旗長負責基礎的管理,以旗為基礎單位進行遊牧,原有部落制度立刻取消。以旗為基礎單位進行和牧社之間的貿易,每十旗設一城堡,同鎮級單位。
燕州的鎮級單位設鎮長和駐防校尉,鎮長由治略府任命,駐防校尉由中央軍府統一任命。九大區域牧場共設定七十八個鎮,每區域牧場中心設一大城堡,每三大城堡設一大城,一百零二個鎮圍繞城堡建設,城堡圍繞大城堡建設。大城堡圍繞大城建設。
對燕州的上限牧民人口被規定為四十萬人,常駐駐防軍為十萬,多餘人口都將移到其他各州從事農耕和其他產業。
到這個時候,劉協才算對燕州真正放心,只要能夠將這個人口維持住,透過嚴密的分化管理,使漠北不能夠形成一個統一的大部族,那就不能對中央形成威脅。
諸葛亮迅速前往燕州上任,在沒有建設呼倫城之前,他首先提出集中一切財力建設呼倫城和天京城之間的馬路,在諸葛瑾的鼎力支援下,該決議很快在中央治略府內部透過,兄弟二人也是第一次聯手,終於將燕京馬路工程推上帝國馬路建設的重點工程,獲得了東方銀社和荊州銀社兩家貸款。
到了華夏二十一年底,諸葛亮完成了燕州所有基礎設施和各項主要建設十年規劃建設的報呈,並正式向中央治略府和中央皇庭提出了燕州新治的全部建設經費為一百二十億的申請。
劉協知道燕州的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燕州能夠完全漢化,大漢帝國漠北的威脅才能徹底消失,他親自主持相關的研討會,促使了中央治略府透過該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