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你隻字不提
你說你現在有很多的朋友
卻再也不為那些事憂愁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睡在我寂寞的回憶
那些日子裡你總說起的女孩
是否送了你她的髮帶
你說每當你回頭看夕陽紅
每當你又聽到晚鐘
從前的點點滴滴會湧起
在你來不及難過的心裡
我問我幾時能一起回去
看看我們的宿舍我們的過去
你刻在牆上的字依然清晰
從那時候起就沒有人能擦去
啦……
第五章 外企的風花雪月
或許是天河體育中心招聘會的經歷,讓張曉宇留下了心理陰影;也許是那次看到簡歷被扔進垃圾桶,他一直很不願意花心思去再做簡歷。所以,他選擇了網路求職的方式。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可以說在他畢業後的前一年半,只要有面試的應聘機會,張曉宇從來沒有失敗過。回顧那麼多成功的面試,張曉宇覺得沒有什麼秘訣。他的實力,如果算的話,都擺在那裡,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秘訣,那就是坦率和真誠。
張曉宇一直認為,面試官大多數都是三四十歲的人,越是大型公司越是知名公司,越是這個規律。求職者必須熟悉他們所經歷的時代和他們的心理特徵。面試時,求職者必須展現出他最真實的一面,無需誇大,真誠的話語最能打動人。如果能引起招聘官的共鳴,那是最好不過。
張曉宇參加過一家全國TOP10公關諮詢公司的面試,面試的老總當時問他:“你覺得你最大的優點是什麼?”他壓根沒思索就脫口而出:“孝順。”這個答案讓那位老總吃了一驚,要問個究竟。張曉宇也沒有說很多大道理,他說他只是覺得一個人如果連孝順這點最起碼的做人道理都做不好,做其他事情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最後,張曉宇得到了這個唯一的招聘機會,但是後來因為彼此的遠景出現一些分歧,他還是沒去這家公司。但面試的那位老總,多年後念念不忘張曉宇、想把他拉回去,據說這位老總還對下屬說“我也算閱人無數,但從未見過把孝順當自己最大優點的應聘者,張曉宇是唯一一個”。
有些招聘官還會問張曉宇的缺點,他也不會隱瞞:“稍微有點敏感,有些內向,那與我很嚴厲的家教有關,我上大學後不久就發現了這些缺點,並努力地改正。我現在坐在這裡,能夠非常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完全有能力跟同事團結在一起共同奮鬥,那說明過去四年裡,我不斷改善自己的計劃收到了效果。”
張曉宇不是很聰明的人,甚至可以說很笨,但他深信勤能補拙。當年開始寫稿給報紙投稿,一個月寫三十篇只能發表一兩篇,他沒有放棄。一方面是因為他必須靠那個才能生存得更好;另一方面是他覺得自己需要笨鳥先飛,才能和別人遲早站到同一起跑線上或者是齊頭並進。
沒有一個人,與生俱來就是專家、官員、富豪,每個人的成功背後,都藏著你沒看見的成功基因——那就是勤奮。如果哪一天,有人告訴你,他不勤奮就取得巨大成功,你要當心,十有###那是個騙子。
張曉宇心裡很明白,對於他那樣的人來說,人生幾乎沒有捷徑可走,唯一的捷徑也許就是少走一些彎路。
離開《東州新聞週刊》,張曉宇很快又找到了一份工作,這次是一家外資經營的出版機構,它跟中國很多優秀出版社有合作的關係,比如說中信出版社、萬卷出版社、東州人民出版社等等。張曉宇的工作就是,協助領導進行書籍內容的編纂,公司給他開出的待遇很優厚:每天工作8小時,每週單休,包三餐伙食和住宿,每人配備一部IBM手提電腦,基本工資2000元/月,績效工資另計,試用期三個月。
其實,張曉宇對工資倒不是很在乎。他覺得剛畢業出來,積累工作經驗放在第一位,工資夠養活自己就可以了。畢業前半年,他還是大四學生的時候,每個月的稿費就不下4000元了。
有哥們曾問張曉宇,既然自由撰稿人可以掙錢了,為什麼還要辛苦地幫別人打工?他回答說,在群體環境中,懂得團隊合作、分享喜悅,才是他想要的狀態。如果一個涉世未深的年輕人,脫離社會環境太久,不在沉默中變態,就會在沉默中消亡。
與張曉宇同時進去的,還有一位從河北來的同齡哥們發哥,發哥擅長寫營銷而且是長篇大論,在《銷售與市場》等知名雜誌發表過不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