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曾文祺(1)
文/白勇
曾文祺不是老闆,他是臺灣IT企業明基電通掌門人李焜耀從臺灣請來的職業經理人。這個“一生四處遊蕩的人”一來到蘇州,就被蘇州迷醉,於是他一邊享受著蘇州歷史深處的從容與安詳,享受著小橋流水邊的茶香與書香,又一邊從零開始,獨自一人帶出了1000多人的營銷團隊,把顯示器、光碟機、燒錄機、掃描器和鍵盤等電腦外設做到了大陸市場佔有率第一,2004年營業額達近30億元人民幣,連續3年增長率達300%!
這個被業界稱為營銷天才的人,卻自稱“盲目的樂觀主義者”,他曾為生命而盲目,同樣也為生命而樂觀;他來到蘇州,是“為了明基的策略性增長”,不料卻與蘇州的美妙生活撞了個滿懷。
童年的快樂和飛翔的慾望
曾文祺生長在臺北的一個小家庭,家中有七個孩子,他是老么。父母望子成龍,但卻忙於經商看店,因此對曾文祺來說,他擁有一個可以在滿街跑的遊戲中度過的熱鬧而又快樂的童年。不過,由於家裡要做生意,房子的格局就變成樓下店面樓上住人,空間極為狹窄,因此曾文祺從小學到大學,都沒有過自己的床。
環境寬鬆,個性放任,性情乖張,卻不失教養。童年的曾文祺便學會了幫父母看店,站在和他一樣高的櫃檯裡與人做買賣,要麼就踩著三輪車吭哧吭哧地去送貨。
曾家所在的那條街叫迪化街,是臺北甚至是整個臺灣最有影響的商業街,它是內地貨物到臺灣的第一個港口和集散地。長期以來,臺灣北部1/3以上的民生物資從這裡上岸,布料、糧食、鹽、塑膠、南北雜貨源源不斷,從早到晚熙來攘往生意繁忙。
曾文祺在這條街上長大,承受著原始商業的薰陶。大家都忙著把各自的生意管好,這種環境使他養成了一種性格: 把自己管好。他很喜歡孫中山的一句話:“如果你有一個人的能力,就為一個人服務;如果你有10個人的能力,就為10個人服務;如果你有100個人的能力,就為100個人服務。”從中他體會出量力而行的道理。因此,曾文祺的一個重要觀點是: 首先自己要快樂起來,才能讓周遭的人快樂;人只有處在快樂的狀態,才能產生最大的價值。這種觀點,成為後來明基快樂營銷的最大基石,當然這是後話。
1979年,曾文祺考上了最熱門的交通大學裡最冷門的航海技術專業。
但曾文祺卻認為自己來到了快樂的天堂。他是那種別人越不牽掛就越快樂的人,那意味著可以高高興興地做自己的事。因此在大學四年的每個暑假,他都選擇去當實習水手。由於這一段經歷,讓他在大學期間便橫跨過太平洋、印度洋,接觸到各種異域風情。但更重要的是,船上平淡得近乎監獄的生活,使曾文祺養成了認真讀書和享受孤獨的習慣。
1983年,曾文祺考上了研究生,繼續他象牙塔裡的玫瑰色夢想。但這種生活在兩年之後便告結束。1985年,曾文祺開始了兩年的兵役生活。
這是一段奇特的經歷,讓曾文祺從知識貴族直接跌落到靠體力和意志生存的人群中;他不得不面對來自五湖四海三教九流的人,素昧平生,卻要成為生死與共的兄弟;而這幫兄弟,也許是大字不識的農民,也許是滿臉橫肉的殺豬匠,也許是最骯髒媚俗的妓院老闆……但此刻的他們卻必須學會親密無間。不過這也鍛鍊了曾文祺一種與人相處的能力。
兩年以後,曾文祺又回到了知識的團隊中,在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搞汽車引擎設計。但此時的他卻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段迷茫的時期: 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臺灣島那麼小,汽車市場那麼小,受保護的汽車工業沒有競爭力,這便決定了臺灣的引擎工業也是沒有多大前途的,那他還在這裡埋頭研究它幹什麼呢?這種近乎浪費生命的生活使曾文祺覺得自己像只關在籠中的鳥,而鳥都是擁有飛翔的慾望的。
裸奔與創意
1989年,懷抱飛翔夢想的曾文祺來到美國,在密蘇里大學學習工業管理。和大多數中國學生不一樣的是,他一去就住到了老美最活躍最亂的大一新生宿舍。這種環境帶給曾文祺的感受是: 美國文化是一種徹底的享受生活的文化,美國學生除了在宿舍裡把音樂開得震天響,除了開Party吃喝玩樂,幾乎沒有別的想法。在曾文祺看來,這是因為美國人沒有民族傳統,沒有根的緣故。
但他的這種想法在一個大雪的週末發生了改變。那是1989年的第一場雪,晚上12點,曾文祺所在的宿舍樓下突然變得很熱鬧。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