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具有“‘寧可找到一個因果的解釋,不願獲得一個波斯王位’的氣質”。楊獻珍的評價是公允的,是對彭德懷最恰當的評價。
(2)營造一個固守信用的社會環境
固守信用,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好人不必為了自保而說假話,小人說了假話不僅得不到好處,還會受到懲處。如何營造這種環境?
一是領導上要帶頭守信用。1962年2月2日,周恩來總理在中共中央擴大工作會議福建組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大家講真話,首先要領導上喜歡聽真話,反對說假話。”《周恩來選集》下卷,第349頁,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領導上喜歡聽真話,大家才能講真話。
領導上不僅要喜歡聽真話,還要帶頭講真話。毛澤東同志在《整頓黨的作風》一文中說:“只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鄧小平同志也曾經指出:“黨是整個社會的表率,黨的各級領導同志又是全黨的表率”;“領導幹部,特別是高階幹部以身作則非常重要。群眾對幹部總是要聽其言、觀其行的。”
貞觀初年,有人上書唐太宗,請他斥退身邊那些佞邪的臣子。唐太宗問上書者:“我認為所任用的臣子,都是賢臣,你知道誰是佞邪的臣子嗎?”
上書者回答說:“我住在民間,的確不知道誰是佞臣。請陛下假裝發怒來測試一下身邊的大臣。如果有人不怕雷霆之怒,直言進諫,那就是正直的大臣;如果有人依順陛下的心情,迎合陛下的旨意,那就是佞臣。”
。 想看書來
人無信不立:固守信用法(2)
唐太宗聽了這話,對大臣封德彝說:“流水是否清濁,關鍵在於源頭。君主是執政的源頭,臣民就好比流水。君主自行欺詐,就好似水源渾濁而欲使流水清澈,是沒有這種道理的。我向來以為魏武帝曹操言行詭詐,很鄙視他的為人。若是我也這樣做,我怎麼能對百姓施行教化呢?”
隨後,唐太宗又對上書人說:“我要使大信行於天下,不想用詐騙的方法來敗壞淳厚風俗。你的建議雖然出自好意,但我是不能採納的。”
唐太宗的確是一位有見識的皇帝。他知道其身不正,焉能正人?因此,要想不被別人欺騙,就不要欺騙別人。
二是為固守信用提供製度機制。鄧小平同志曾經講:“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套用鄧小平同志的話說:好的制度,可以讓習慣於不守信用的人無法不守信用;不好的制度可以使不願意不守信用的人不守信用。因此,我們要形成固守信用的風氣,必須為人們固守信用提供製度機制。
三是為組織成員建立信用檔案。透過建立信用檔案,將其不守信用的行為記錄在冊,並把它作為考核組織成員道德優劣的重要依據。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