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處長卻婉拒了小朱的好意,他告訴小朱,稽核批准的是上面,他們覺得小朱確實是一個很好的人選才給他這個名額的。自己雖然推薦了他,但完全是因為覺得小朱是個人才。至於吃飯送禮這一套就免了,自己也不是衝這個才幫他的。
小朱提著禮品回家,對處長是既感激又感動。這以後,只要是處長讓他做的事,他簡直有種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感覺。直到自己的事業步步高昇,他還是以感恩的心來對待自己以前的領導,並也用同樣的心態去幫助別人。閒暇時,他點著一支菸,回想起這一次人生的重大進步,總是會感嘆道:“領導就是有水平啊!”
【指點江湖】
一個聰明的領導在舉薦提拔自己的下屬時,有兩點是必須注意的:
第一,這個下屬確實有能力,而不是隻會溜鬚拍馬的小人,或爛泥扶不上牆的阿斗,這樣他才會為你增光而不是扯你的後腿。識人不明是會給自己也帶來惡果的,別人會把你和你所推薦的人等同起來——被薦者是個笨蛋,那個推薦他的人還能高明到哪裡去?
第二,把對別人的幫助當成交易,很容易讓人由“恩”生“怨”,不求回報的高風亮節才能換來君子的“感恩戴德”,從而主動為你效力。萬一對方不是君子,你也不至於因此而得罪了一個小人。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失意不快口,得意不快心
三國時,益州有位名士叫彭羕。《三國志》說他“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姿性驕傲,多所輕忽”,就是說,這個人長得相貌堂堂,但性情非常高傲,瞧不起大多數人,因此和同僚的關係搞得很僵。他在劉璋的手下不過當了個書記員的小官,但即便這樣,他也改不了對同僚或者上司的優缺隨意胡言亂語的習慣(當然可能很多說的確實是實話,但也因為是實話而更顯得言語刻薄),激起了眾怒,大家一起去劉璋處告狀。所謂眾怒難犯,於是彭羕被劉璋下令剃光了頭去勞改(髡鉗為徒隸)。
當劉備從葭萌關進攻成都時,彭羕去謁見龐統,得到了龐統的賞識,而法正也向劉備舉薦他。龐統、法正均為三國時代公認的智謀之士,他們欣賞彭羕,證明彭羕確實有一定的才華。於是劉備“數令羕宣傳軍事,指授諸將,奉使稱意,識遇日加。成都既定,先主領益州牧,拔羕為治中從事。”也就是說,彭羕比較好地完成了劉備交給他的一些任務,因此劉備對他漸漸器重起來。當劉備得到益州後,大賞群臣,也封了彭羕一個相當於州刺史助理(治中從事)的官位。
其實彭羕雖有小才,但劉備手下本就不乏諸葛亮、龐統這樣的當世俊傑,得到益州後又收攬了法正、李嚴等蜀中奇士,可謂人才濟濟。但“羕起徒步,一朝處州人之上,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彭羕從一個勞改犯到今天當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州長助理,居然毫不掩飾自己的洋洋得意,完全沒有接受在劉璋處獲罪的教訓,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
因此,諸葛亮“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廣,難可保安。”劉備聽到諸葛亮的彙報後,於是“察羕行事,意以稍疏”,注意他的行為,認為其才德確實是不能和其職位相稱,於是將他貶官為江陽太守。
得知自己被貶了官,彭羕馬上跑到駐紮在邊地的大將馬超那裡,向他發洩自己的委屈。可能是馬超曾經敷衍過他,比如到成都述職時上他家裡拉拉關係,送點土特產品什麼的,因此彭羕把馬超看成了自己人。幾杯酒下肚,彭羕便毫不顧忌地大罵劉備:“老革荒悖,吾必有以報之。”一箇中層幹部,在被老闆批評降職後,居然對自己的同事說,“這個老闆是不是因為快進棺材,老得神志不清了?居然對我這樣!等著瞧吧,我會給他好看的。”
在封建社會,對君王如此“大不敬”已是死罪,更愚蠢的是,彭羕還對馬超說:“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慮也。”公開地勸自己的同僚一塊造反。
馬超立即就把這個事向劉備打了小報告。劉備聞聽大怒,當即就下令將彭羕抓起來,投入監牢中待審。這時候的彭羕大概酒也醒了,“悔之無及”。劉備向諸葛亮徵詢,這個彭羕是不是真的打算造反?諸葛亮的心裡其實很清楚,彭羕雖然“志大難安”,但也就是吹吹牛皮、發發牢騷而已,真要他造反,一來沒那個條件,二來他也沒那個本事。因此諸葛亮給他下了終審判詞:“羕雖狂士,然留之久必生禍。”意思是說,這個彭羕不過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人罷了,但還是要把他清理出隊伍,因為讓他繼續留在我們這個團隊中,會起到很壞的影響,破壞整個單位的團結。不能讓這一粒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