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們所取勝的戰役無一不是以多勝寡、以弱勝強,南原之戰,兩萬對三千;影島海戰,艦船數量相近,但總兵力卻是朝鮮水軍的三倍之眾。而且,他們在前期都沒有參與這場波及四道的“中原合戰”,只是在後期派兵接應從前線撤退的rì軍,這就使得他們所取得的戰果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也直接影響到了他們在秀吉眼中的形象(隔岸觀火、坐收漁利),但是他們也因此儲存了戰力,使明軍短時間內不敢展開反攻,為之後的戰略部署創造了較為寬鬆的環境。
最後,自然是要說說九死一生的秀保了,這場合戰他原本不會參與(畢竟是泗川守備總大將),就是因為秀忠被俘,他才應秀元的請求帶領權憟前往成歡裡,可以說,是秀元和秀忠將他拉進了火坑邊上,而秀家又是一腳將他踢進了火坑。
入朝前期,在影島海戰的出sè表現為秀保掙足了臉面,攻陷閒山島和固城,特別是生擒朝鮮八道兵馬都元帥權憟,更是讓秀吉對他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戰爭進行到這,秀保入朝的目的已經達到,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鞏固戰果,至於北線的戰事,那和他絕沒有半點瓜葛。
然而隨著北線的變故,秀保在那裡越陷越深,最後雖是救出了秀忠和秀家,但自己也差一點成為了刀下冤魂,這確是給他在朝鮮戰場的表現蒙下了一層yīn影。
可秀吉卻不這麼認為,由於秀家和行長的據實稟報,使他覺得秀保是一個重情重義的武將,為了救助友軍,率領少量軍勢與近乎十倍於己的明軍作戰,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氣魄,讓秀吉想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也堅定了他任命秀保為秀賴後見的決心,這主要表現在戰後秀吉的具體賞罰中,這點還請聽下回分解。
(大家也看到了,上面是我接下來幾章的構思,現在一併告訴大家了,有人說朝鮮沒什麼好寫的,那你們現在看出來了麼?經過這場大戰,秀保有得有失,多了兩個盟友(目前看來是),少了兩個競爭對手(秀秋和秀元),得到了秀吉的肯定(這點最重要),為rì後歸國奠定了基礎。好了,今天就寫到這,接下來朝鮮還有幾章善後,第三卷的名字我想好了,打算叫做《決命關原》,大家應該能想到接下來的劇情了吧?)
第一四三章 秀保高升
() 時至三月,伏見城所在的桃山已是花草漸密,萬物復甦,不論郊外還是城中,處處洋溢著初chūn的喜悅和活力,然而,就在這一片祥和的景sè下,秀吉的身體卻越發虛弱,就在幾天前,他還一度大小便失禁,神志也時常不清,這些徵兆促使他不得不盡早為秀賴和豐臣家的天下做打算。
三月初三,本丸天守閣上,三成幾次朝秀吉拜伏下去,貌似對秀吉的命令難以接受。
“殿下,請您再仔細斟酌下,臣覺得此事不能急於一時,還是要顧及其他大名的感受的。”三成的語氣不卑不亢,似乎很是看重這件事。
“你說的是內府殿下吧?”秀吉形如枯槁,唯有一雙明眸熠熠閃光,聲音堅定而又謙和:“我已經是這般摸樣了,哪還顧得到他,況且又不是沒有過這樣的先例,當年的‘御堂關白’藤原道長(說出‘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的強人)還是由權大納言升任右大臣呢,如今秀保亦是從二位大納言,擢升其為右大臣有有何不可呢?”
“那藤原道長可是大名鼎鼎的權臣,您這麼做,豈不是拿侍中和他做比麼,況且侍中年紀輕輕,即便任他為右大臣,恐怕也是徒有其名,難以服眾啊,依臣看來,倒不如請封其為準大臣,好好觀察一番再做定奪。”三成躬身說道。
可秀吉卻搖了搖頭:“我看就不必了,透過這次中原合戰,我能看出他不是一個投機倒把、左右逢迎的人,雖說還有些稚嫩,但就目前這些年輕一代來說,他絕對算是出類拔萃的,更為可貴的是,透過這段時間的觀察,我能確定他繼承了小竹的優良品質,其中就包括絕不覬覦宗家的地位,就憑這一點,秀賴的後見必是他無疑。”
“不過你說的也對,這樣做對內府是有些怠慢了,”秀吉嘆息道:“可這也沒辦法,總不能讓秀賴的後見居於人下吧,你也知道,這左大臣的位子自晴季之後已經空置兩年了,如果我走了,那武家之中地位最高的便是家康,這種局面你願意看到麼?因此,讓秀保擔任右大臣也是勢在必行的,唉,若是秀賴能早十年出生,我也不必如此絞盡腦汁了。”說到這,秀吉不禁潸然淚下。
“臣明白了,”見秀吉如此傷感,三成也不便多說,只好換個話題說道:“中原合戰,我軍損兵四萬,前線實在難以為繼,金吾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