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城頭上,吳軍大旗迎風飄揚,城內設立了行轅。吳國的皇帝孫策、大都督周瑜等人全部聚集在江夏的太守府裡,密商著事情。
“剛剛收到了華夏國的飛鴿傳書。信中寫道,讓我們進攻江陵,華夏國進攻襄陽,不知道眾位愛卿是何意見?”孫策身穿龍袍,頭戴皇冠,環視了一下坐在身邊的群臣,便問道。
“理該如此,華夏國兵多將廣。襄陽城集結了二十萬之眾,這個硬骨頭,應該留給華夏國來啃。我軍水陸並進,直攻江陵即可,江陵不過才十萬兵馬,我軍二十萬,就是一人吐一口吐沫,也能把江陵城給淹了。”衛將軍周泰首先叫道。
其餘將軍都跟著叫囂著,圍繞在孫策周圍的都是以前的策瑜軍的將領,也算是孫策的舊部了。孫策這次動用了二十萬大軍,在選將上面,也是做了一番深思熟慮。他選擇了自己的舊部,從而讓程普、黃蓋、韓當、祖茂等人老一輩的將軍留守在國內,以孫權為攝政王,統領全國機要,讓張昭、顧雍、呂範、朱治、魯肅等人輔佐著孫權。
單從這一次出兵的情況來看,孫策是不想那些老將礙手礙腳的。吳國建立之後,他稱帝了,在朝廷的機制上還是延續漢朝的舊制,但也做了一些改革。比如說吳國不設立大將軍、大司馬、太尉等職,以大都督為統領全國兵馬的第一人選。通常擔任這個職務的人,都是孫策最值得信賴的。所以這個職務就自然而然落在了周瑜的身上。
孫策聽完一些將軍的叫喊之後,見周瑜始終沒有發話,便說道:“公瑾,你怎麼看?”
周瑜道:“我軍自有我軍的路線要走,為什麼一定要聽別人的安排?漢軍全線龜縮,只守江陵和襄陽兩地,互為犄角之勢,哪一方先攻,哪一方就會受到巨大的挫折。我軍雖然和漢軍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我軍也不能操之過急。這麼多年都等了,難道還在乎這一時嗎?”
“公瑾,你的意思是?”孫策問道。
“分兵兩路,先取荊南四郡,只要再佔領了荊南四郡,我軍就等於對漢軍形成了半包圍,之後便養精蓄銳,暫時不予行動,等待華夏軍發起進攻後,我軍再連同江夏在內,發五郡之兵,齊攻江陵。現在荊南四郡已經沒有漢軍了,儘管出兵佔領,一郡一萬人,其餘兵馬向江陵進發,只圍不攻。”周瑜道。
孫策聽後,點了點頭,說道:“荊州本來就應該被我們所攻取,就算華夏軍戰勝了,奪下襄陽之後,我軍也已經襲取了整個荊南,荊州一人一半,合情合理。”
這時,董襲從外面趕來,抱拳道:“啟稟皇上,華夏虎衛大將軍甘寧,率領五萬水軍朔江而上,想借路我國水路到達襄陽。”
“甘寧水軍現在何處?”孫策急忙問道。
“還在江都,暫時還沒有出發。”董襲答道。
“給甘寧回信,就說我國江防甚重,非商船不得入內,讓其改走淮水。”周瑜斬釘截鐵地說道。
孫策道:“甘寧不過是借路而已,公瑾怎麼……”
“皇上,此乃假途滅虢之計,如果甘寧真的朔江而上,沿長江一線,便可將我國境內虛實完全窺探,以後若是我國和華夏國有何摩擦,只怕戰端一起,華夏軍便能勢如破竹。”
孫策聽後,也覺得後果很嚴重,便對董襲說道:“按照大都督說的辦,不得讓甘寧進入我國疆域,如果要去襄陽,讓他改走淮水。”
“皇上,臣以為,讓甘寧借路也無妨,淮水不通襄陽,何況甘寧的水軍如果能夠順利抵達襄陽,對華夏軍和我軍來說都有極大的利害關係。此時的華夏國和我軍正在聯手抗敵,應該同心協力才對,至於之後的事情,那就另當別論。就算甘寧窺探了我軍江防又如何?皇上可以通知沿江防軍,暫時隱匿起來,這樣的話或許可以暫時避過甘寧的窺探。”說話之人甚是年輕,但是身材健碩,站在大廳的角落裡,左手按住劍鞘。身體挺得筆直,雙眼也甚是明亮。
孫策、周瑜同時看了一眼那人,齊聲問道:“你是何人?”
那人抱拳道:“末將呂蒙。字子明,現任積弩校尉。拜見皇上、大都督。”
“你什麼時候進來的?不知道擅自闖入是死罪嗎?”周泰扭臉問道。
“末將一直都在,是眾位沒有發現而已。”
這時,孫策注意到了呂蒙手中攜帶的那柄劍,眼前一亮,便問道:“鄧當是你什麼人?”
“是末將的姐夫。蒙皇上隆恩,末將才有幸接替姐夫之位,成為積弩校尉。”
孫策哈哈笑了起來,說起鄧當。他就想起來了,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