逵在境內斷山蓄水,建造了小弋陽陂,又疏通運渠二百餘里,人稱“賈侯渠”。
不過遺憾的是,賈逵對曹魏忠心耿耿,但他兒子賈充卻幫助司馬家族篡奪曹魏,成了晉國的開國元勳,幸好,賈逵的孫女賈南風搞風搞雨搞起來的八王之亂卻斷送了西晉王朝,全了賈逵的功德;不論曹魏還是司馬晉,都是成也賈逵敗也賈逵。(未完待續。)
第750章 遭遇刺殺
從賈逵的兒子賈充的所作所為來推斷賈逵,讓呂布對賈逵難免有幾分介意,不過賈逵投效曹魏二十年,至死都忠心耿耿,並無可疑之處,他兒子的過錯不能怪罪到他身上。
賈逵在徐晃的帶領下,進入大司馬府拜見呂布。
賈逵年方二十歲,本來應是朝氣蓬勃意氣飛揚的,但他個頭很矮,不到六尺,面目黝黑,胖得像冬瓜一樣,黑矮挫的形象讓他顯得很老相,有力詮釋了那句經典的話“只有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
呂布並沒有因為賈逵長得像黑矮挫的吊絲就真的把他當成吊絲去看待,因為呂布對魏晉時期的歷史很熟悉,他太清楚賈逵的能耐了,可不止是之前的軍事、政治才能那麼簡單,簡單地說,如果說賈逵兒子賈充是曹魏滅國之推手,賈逵他便是曹魏立國之推手,說誇張一點,沒有賈逵的力挽狂瀾,曹魏就無法立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於洛陽。賈逵以諫議大夫負責辦理喪事。當時,魏王太子曹丕遠在鄴城,洛陽的軍士民眾頗苦於服勞役,軍隊因失去了統帥便騷動起來。有人主張把訊息壓住,暫不發喪。賈逵沒有采納這種意見,堅持派使者到各地去發喪,讓內外官員都來弔喪。青州兵聽說主帥已亡,敲著鼓一批批地走散了。大臣們認為應當馬上禁止青州兵這種無視軍紀的行為,不服從的就要治罪。賈逵認為魏王已殯,繼嗣的新王還未擁立,此時最好還是對動亂進行安撫。於是說服了眾大臣,併發給青州兵長檄公文,讓他們憑著公文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得到當地官員提供的糧食關照。如此一來。一場騷動才被平息下去。
可是,曹丕還沒到,曹丕的兄弟、鄢陵侯行越騎將軍曹彰倒先帶著兵馬從長安趕來洛陽,意欲搶奪其兄的繼承王位的權利。他問賈逵:“先王的璽綬在哪裡?”賈逵很嚴厲地回答說:“太子在鄴,國有儲副。先王的璽綬不是君侯你該問的!”說得曹彰無言以對,不敢再爭。就這樣。賈逵和在洛陽的文武百官把曹操的遺體入殮,然後與夏侯尚將之送還鄴城,由太子曹丕主喪,並奉詔迎曹丕為魏王、丞相,領冀州牧。
同年六月,曹丕親自率領大軍隊南下,假意準備征討東吳,實則是勒兵四處巡遊,為代漢稱帝造勢。賈逵隨軍再次就任丞相主簿祭酒。大軍向南到達黎陽,軍士渡河時毫無秩序地爭先恐後,賈逵立即斬殺了違反軍紀的數人,秩序才得以恢復。到達曹氏故鄉譙縣後,曹丕任命賈逵為豫州刺史。
可笑的是,賈逵晚年得子,歡天喜地,認為必有後福。當有充閭之慶,給兒子取名為充。字公閭,結果就是他這個寶貝兒子幫助司馬家族解決了他老子終其一生效忠的曹魏王朝。
賈充在曹魏時任大將軍司馬昭的軍中司馬、長史等職,他能言善辯,為人巧慧,很得親信。司馬氏勢力如日中天,權傾朝野。司馬昭為晉王,更是勢壓公卿,連國君也忍讓三分。賈充作為司馬昭心腹,積極地為其搖旗吶喊。後來,賈充奉命帶兵殺死曹髦。並勸司馬昭取代曹氏另立朝廷。司馬昭以為時機不成熟,仿效當年魏武帝曹操故伎,不肯受禪於漢室。司馬昭做晉王后,曾想立次子司馬攸為世子。賈充勸阻說:“長子司馬炎聰明神武,膽識過人,身材魁梧,有超世之才,又寬仁孝慈,有人君之德,能歸附人心,應立長子為世子。”這樣司馬炎得以世子身份繼承晉王爵位。司馬昭臨死前,拉著司馬炎的手,諄諄囑咐他說:“真正知你者,是賈公閭呀!你不要辜負於他。”賈充因此很得司馬炎的倚重,不久被拜為晉國衛將軍、儀同三司、給事中,封臨潁侯。魏元帝鹹熙二年十二月,司馬炎在賈充、裴秀等人協助下逼令曹奐禪位。司馬炎受禪稱帝,史稱晉武帝,建元泰始,定都洛。賈充因功被加爵魯郡公,拜車騎將軍、散騎常侍、尚書僕射,後又拜為侍中、尚書令之職,參與樞密機要,一時朝野側目。
賈逵助曹丕立曹魏,而賈逵的兒子賈充助司馬家族篡曹魏,曹操、曹丕在天若有靈,也不知道該謝賈逵,還是該恨賈逵,正是成也賈敗也賈。
賈逵的兒子賈充助司馬家族竄曹魏,對司馬炎更有擁立之功,而賈充的女兒賈南風則煽動起八王之亂埋下西晉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