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9部分

呂布預計的那麼壞,呂布這十年來的全民教育裡夾雜的私貨,最近這些年所有報紙輿論的影響,讓所有軍民都對監督官吏有了一致的認同。

所有正直廉潔的官吏不但不懼怕,反倒很歡迎民眾的監督,因為民眾的監督能讓他們跟那些貪腐官吏區別開來,能讓他們的政績官聲更容易顯示出來。

只剩下一部分貪腐成性或預謀貪腐的官吏及其家族會散佈一些不利的言論,這些官吏及其家族雖然只是一小簇。但絕對數量也有上萬,他們撒佈的謠言也影響了數十萬不明真相的民眾、官僚起來反對呂布設立政務院,一時之間群情洶洶,似乎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也讓更多的人誤判,以為呂布的新政不得人心。

呂布豢養了十年的三大情報組織不是白養的。他們在過去幾年已經掌握到了這些涉嫌貪腐的官吏的情況,只是因為他們貪腐情況不太嚴重且沒有影響到國家安全,根據呂布抓大放小的方針,暫時對他們實施布控,而沒有逮起來,現在他們的所作所為影響到了國家安全,軍情部、中情部、內務部迅速出動,將他們的頭腦、喉舌抓獲,然後發動媒體輿論和教育人員對那些被誤導的群眾勸導。沒有那些別有用心者的煽風點火,一場政治騷亂很快就被平息了。

呂布隨後釋出文章,闡述議政院制度對官吏對民眾的好處,讓權力執行在陽光下,對大家都好。

當然,一個劃時代的政治制度不是那麼容易就被確立的,還是有人不斷地提出對議政院制度的質疑,其中不乏像太保馬日磾、司徒鄭玄之類的大人物。他們雖然在軍政方面沒有大權,但政治地位崇高。在士子之間有很高的聲望,他們的質疑反對,呂布無法置之不理,便讓對自己忠心耿耿且辯才無礙的王粲、陳琳、管寧、華歆等人跟他們這些反對議政院制度的進行辯論。

呂布這個議政院制度跟後世歐美髮達國家的議會制度不太一樣,呂布暫時還沒有改變垂直任命制度,由他自己親自任命三品以上的高階官員。五品以上、三品以下的由中央一級的政務院、軍務院任命,五品以下的由州一級、郡一級、縣一級逐級任命。議政院不負責任命,負責對任命過程的監督,負責對任期過程的監督,負責彈劾。

當然。隨著君主立憲制度的牢固和中下層民眾的民主意識的增強,以後會陸續推出間接選舉、直接選舉等民主選舉制度,當然這些民主選舉制度的大框架是君主立憲。

呂布的君主立憲制度跟後來英國的不同,有些偏向倭國,皇室掌握軍事力量、監察力量、輿論力量、宗教力量,文職官僚只有行政權,只對地方上的文職官僚進行民主選舉。

呂布這樣的君主立憲制度,更確保皇權的長久,更有效地抑制了文職官僚權力的無限膨脹,皇室和民眾的雙層監督下,那些文職官僚們再想重複漢末黨人、明末東林黨人的囂張氣焰,純粹痴心妄想。

呂布任命了中央一級機構的高階官員。

軍務院總督呂布兼任,副都督高順、張遼,軍機部都督沮授,副都督荀攸;軍政部都督滿寵,副都督趙儼;軍訓部都督高順,副都督于禁;軍備部都督馬均,副都督韓暨;軍需部都督韓浩,副都督常林;軍建部都督郝昭,副都督劉馥。

政務院首相董昭,次相荀彧,吏政部尚書裴茂,侍郎崔琰;財政部尚書衛覬,侍郎劉巴;文教部尚書張紘,侍郎管寧;司法部尚書應劭,侍郎鍾繇;農牧部尚書張昭,侍郎張既;工商部尚書蒯越,侍郎糜竺。

議政院院長鬍昭,副院長王烈、禰衡。

廉政公署署長田豐,副署長袁渙、王修。

國家安全總署署長郭嘉,副署長賈詡、法正、步梵。

秘書處秘書長陳琳,副秘書長王粲、秦宓。

侍衛處侍衛長王越,副侍衛長典韋、陳到。

神殿教皇呂布,護國天師左慈、于吉。

皇帝之下,有三院兩署兩處一殿之外,還有上三公、三公、九卿。

上三公太傅蔡邕、太保馬日磾、太師司馬徽就任,三公太尉皇甫嵩、司徒鄭玄、司空朱儁就任,九卿太常孔融、光祿勳馮芳、衛尉馬騰、太僕田疇、廷尉法衍、大鴻臚華歆、宗正呂範、大司農石韜、少府路粹;這裡面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大鴻臚、宗正的基本權利不變,廷尉的部分權力下放到司法部,大司農的財政收支權力放到財政部,少府的官府手工業放到工商部,改革的方向是儘量讓六部九卿的權力平均化。

設有東北軍區、西北軍區、西南軍區、東南軍區、華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華西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