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縛笑道:“崇州築城、清淤、挖河、積肥、屯田等諸多事,哪一樣都要用到大量的勞力,倒不愁無法安排他們的去處。江東在崇州建牢城,要是七八千戰俘無處安排,那就圖有虛名了。”
大橫島戰事初定,除少數殘寇仍留山林不肯投降,二十一日、二十二日兩天,近有兩千六百八十餘寇棄械投降,林縛使傅青河總攬嵊泗諸島軍務,轄崇城步營、鳳離步營、靖海第二水營。
嵊泗諸島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將是江東左軍的防禦重心,林縛也是盡一切之能事加強留守大橫島的靖海第二水營。
除津海級戰船一艘、集雲級戰船五艘、雙桅快速槳帆戰船九艘外,還編有海鰍船、蒼山船等中型戰船十八艘,其他輔助船隻二十二艘,編戰卒一千八百人、輔兵千人。
靖海第二水營的戰船數及兵力足抵鎮軍建制的三營舟師,由於短時間內編入大量的鄉勇,戰鬥力難免會有所下滑,但也非周遭水寨寇兵鎮軍水營能及。
崇城步營、風離步營都擴編達六哨,留駐大橫島武卒共兩千四百人,分清石灣及北灘兩處駐守。
林縛此外還將六百鄉勇編為輔兵,另外還打算將部分流刑犯遷來大橫島。
林縛要傅青河克服一切困難,不僅要進一步對清石灣岬堡、北麓營堡以及北灘營寨進行加固,還要短時間裡在金雞山北麓打通一條連線清石灣與北灘的通道。
清石灣兩岸的地形也要大力改造,儘可能多屯田,淺淤處挖深拓寬,以便內港能停泊更多的戰船,兩岸都要築直道,要築石壩使灣口岬堡與南岸相接,克服內線不易運動的防禦缺陷。
灣口除岬堡守禦外,還要多置暗樁及攔河鐵鏈,置投石弩,內港多建停船碼頭,內側的修造船塢也要立時動工建造,務必短期內使大橫島的防禦渾然形成一體,成為崇州外線堅不可摧的海上堡壘。
除海虞陳家答應每月無償輸供大橫島五千石米糧外,林縛另外拿了兩千副優質兵甲與海虞陳家交換建設大橫島所急缺的物資。
北線戰事,除去困守鶴城兩千寇兵外,江東左軍前後殲、俘寇兵近萬人,將“大創盡殲”的原則發揮到極致,繳獲戰船、兵甲無數。
陳家財力雖足,但鄉營兵甲都需自家開鐵治籌造,海虞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缺少合格的工匠,又無鑄造刀兵的技術,刀兵難有精銳,甲具更是奇缺。
兩千具優質兵甲對海虞鄉營來說自然是價值不菲,但是林縛要將大橫島打造成堅不可摧的海上堡壘,所花的代價也非小數目。
奢家當初一時對嵊泗諸島重視不夠,沒有料到江東左軍會如此強勢的崛起於海上,也是奢家困於財力不足,才沒有花心思經營大橫島,致使這一險地落入江東左軍之手。
西島地形有利構造複雜完善的水陸防禦體系,築成堅不可摧的海上長城;東島地勢狹長、低平,無險可守,但是地暖溫/溼,是難得優良的島地草場,面積有兩三萬畝。
東島草長豐美,只要打通連線清石灣與北灘的通道,以北灘營寨為根據地,在東島兩三萬畝的草場上,牧養幾百匹戰馬倒是輕而易舉之事。
此外環島灘地水草豐美,放養灘雞鴨鵝等禽類,以及林間放養豬羊,都能供給島上守軍肉食,緩解崇州的補給壓力。
二十三日,林縛就率靖海第一水營押著近三千名戰俘渡海返回崇州。G
第119章 崇城基業
(第一更,求紅票)
準備有半年之久,八月初才挖基築造的崇州新城,到初冬的十月下旬,臨江的城牆已經築有近一丈高,橫亙在紫琅山東麓,與峙立江水淺灘中的軍山峰巒相壘。
船行江上,人站船頭遠望去,還未最終築成的新崇城已有幾分雄城氣概。
崇城臨江,雖依山麓,但地多為淤沙所積之土,築城難在築基,挖去浮土,鋪以大量的青條石為基,才在其上夯三合土為牆芯、砌覆青磚包裹——同樣的銀子,換在其他地方能築周兩千步的大城,新崇城建成後,周長才一千二百步,城牆也只計劃造到一丈五尺高。
新崇城放在普遍不重視築城的江淮大城,也遠遠算不上什麼大城。
單獨去看崇城,的確算不上什麼雄城,但崇城之險不在城中,而在紫琅山。
奢家以廣教寺為掩護,經營紫琅山已有好幾年的時間,有意將紫琅山打造成支援其舟師佔據江口甚至進襲江寧的軍事據點。
奢家不僅在南崖開鑿碼頭、建秘倉,東麓、北麓以及山頂禪院都建得堅固異常,有如塞堡。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