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醫磕頭,小聲回道:“此藥專治無子之症,陛下、皇后以及眾嬪妃皆服此藥……”
韓孺子又好氣又好笑,拿筷子挑起盤中一物,看了一會,想問這是什麼東西,想想又算了,揮手道:“退下吧。”
這頓晚膳韓孺子吃得小心翼翼,只揀認識的菜餚吃了一些。
當晚侍寢的正好是淑妃鄧芸,在十幾位嬪妃當中,只有她在皇帝面前什麼都敢說,“藥膳的味道真差,聽說男女有別,陛下的藥膳不知味道怎麼樣?”
“一樣差,皇后怎麼會突然想出這樣的主意?”
“陛下別冤枉皇后,其實這是我的主意。好幾個月了,眾姐妹一個也沒懷孕,於是我向太后建議,該請太醫看看,太后覺得不必著急,所以我就建議配幾副藥膳吧,我在晉城的時候聽說過幾個方子,很管用……”
“這是你開的方子?”
鄧芸笑道:“當然不是,是太醫開的,太后可信不著我。”
“所以這是你的建議、太后的決定,但是讓皇后傳旨?”
“這種事只能由皇后傳旨。”
慈寧太后與皇后都以為對方通知了皇帝,總管何逸也沒細問,結果發生了偏差。
皇帝尚無子嗣,這已成為許多人的一塊心病,韓孺子卻不著急,而且不喜歡來自皇宮的干涉,也不留宿了,重新穿好衣裳,對淑妃說:“既然是你的主意,明天就由你轉告太后與皇后,說朕不喜歡藥膳,從今以後,未得朕的旨意,不準隨意換膳。”
“可是陛下……”
韓孺子轉身出屋,守在外間的太監很意外,沒敢多問,立刻跟上,送皇帝前往書房。
不理解皇帝的人不只是朝中大臣,還有宮裡的許多人,他們似乎還沒有明白大難即將臨頭,若不能及時做出反應,大楚將亡,朝廷與皇宮到時首當其衝。
書房裡有點冷,太監們忙著去取炭盆,韓孺子坐在書桌後面,很想找孟娥談談,可孟娥不在,最近關於刺客的傳聞比較多,她要與其他侍衛一道輪值,除非必要,不能隨意再守在皇帝身邊。
韓孺子看了一會書,命人將總管太監何逸叫來。
何逸已經躺下,聽到傳召,立刻爬起來,穿了一件外衣就來了。
何逸已經很老,當初追隨皇帝一道出宮,有從龍之功,他的要求卻從來不高,有吃有喝、有穿有住足矣,唯一的嗜好是喝酒,喝多了迷糊,不喝更迷糊。
韓孺子猶豫多日,還是決定將事情挑明,對身邊人,他的確不能太放縱了,“何逸。”
“老奴在。”
“南直勁給了你什麼好處?”
何逸一驚,撲通跪下,“陛下……陛下……”
“朕不怪罪於你,也不會追究南直勁,只想瞭解真相。”韓孺子平淡地說,南直勁此前向中書省傳遞訊息,明顯是在府內得到了幫助,事情查起來倒也簡單,衛兵十分盡責,記下了每一位探訪過南直勁的人,蔡興海那邊則記錄了每一位進出府者,兩相對照,立刻就找出了老太監何逸。
“我……老奴什麼也沒……就是一頓酒,南直勁不知從哪聽說老奴愛酒,聲稱有位朋友要送他兩壇收藏多年的好酒,那位朋友馬上就要離京,他沒法去取,所以求我幫忙,許諾分我一罈。他、他將那壇酒說得天花亂墜,老奴沒忍住,就去了一趟,順便幫他……傳遞了一張紙條……”
韓孺子輕嘆一聲,中書舍人果然最瞭解皇帝,連皇帝身邊的人都要打聽得清清楚楚。
何逸老糊塗,降罪於他也是無用,韓孺子道:“何逸,你年紀大了,別管別的事了,去後花園看管雞鴨,每日有酒有肉,保你盡興。”
何逸砰砰磕頭,被兩名太監扶出書房。
韓孺子枯坐一會,又派人去傳趙若素。
趙若素還沒睡,很快就來了,恭敬地行禮,既不顯親近,也不露驚慌。
“別再提朕身邊人的事情。”韓孺子得立下規矩,“起碼三年之內不要提。”
“是,陛下。”
“朕問你,吳家是怎麼回事?”
皇帝傳旨削奪吳氏兄弟的侯位,結果官府竟然派人將吳家包圍,不準隨意進出,韓孺子已經透過金純忠讓差人撤去,可他不明白自己的聖旨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最初這個主意是趙若素提出來的,他有義務解釋。
趙若素已經聽說過這件事,上前道:“因為朝廷有兩位皇帝。”
一旦拋去中書舍人的身份,趙若素可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