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陪審團時我也常用這一招。在面試過數以千計的人選後,我注意到:有相同特質的人,多半想的、做的也差不多(很自然的,我的偏見也會開始成形)。我會認為「有錢人」比「窮人」對犯罪的態度更嚴厲;而留長鬍子的男士比鬍子颳得乾乾淨淨的男士更傾向自由主義;年輕人比上年紀的人更不尊重權威。當我評估的人不巧掉在一個、或幾個上述的特別團體時(其實這幾個團體等於包括了所有人),我會秉持良心,努力的把成見丟在一邊,蒐集並衡量對方的資料,否則就不能算做了準備動作。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章 為讀人的挑戰做準備(11)
沒有成見那麼明顯的是「快捷方式式思考」──達到結論的最簡單途徑。這種做法很普遍,廣告商每天都用它來賣東西。以「市場最熱賣車種」來招徠顧客的廣告很吸引我們,因為我們會自然而然的下結論,認定假如「其它人」都買這種車的話,那它一定是最好的。這樣子的跳進結論法,可比翻遍幾櫃子的《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才做出個有憑有據的決定要簡單得多。事實上,那款車搞不好是全市場上最差勁的車種,能賣的好的唯一理由,只是因為宣傳打得猛。這種「快捷方式式思考」也會妨礙我們讀人,我們總以為一個用字遣詞冠冕堂皇的人就學識淵博、值得信任,而一個在室內戴太陽眼鏡的人就一定鬼鬼祟祟。如果我們不進一步深究和檢驗我們的「瞬間判斷」,我們很可能就會犯錯。
我可以以一宗謀殺案的陪審團選擇過程來說明這層重要性。當時有名穿著優雅保守的中年非裔美籍(African…American)男士,戴著太陽眼鏡,一連三天到庭。律師團這邊覺得奇怪極了,心想:這到底怎麼回事啊?他是夜夜笙歌才弄得看不清楚嗎?還是要炫耀服飾或故作特別?會不會是要遮住被揍的瘀青?太陽眼鏡當然某種程度地反映了他的性格?法庭裡開始流傳不同的揣測,數目簡直和法庭裡的律師數目一樣多。終於檢查官代大家問了那個問題,這名準陪審團員脫掉他的眼鏡給大家看──原來他有一隻眼睛會對光敏感。
假如某個決定不是非常非常重要,那你可以在判斷人時「抄快捷方式」,以便省時間。但如果那個決定對你個人或事業的成功非常重要的話,快捷方式式思考絕對不夠好!這種情況下,你必須自問到底自己先前有沒有成見?所做的結論是否受到影響?因為你不能冒著從A猛跳到Z卻都不在這中間停留的危險。
下決定後就行動
我們抱怨過很多人:牙醫、大夫、保姆、代書……他們反正都一樣,既沒條理又懶散、沒同情心、沒能力、不誠實……,但我們還是像羔羊般一再地回頭找這些屠夫。如果我們根本不行動的話,那一開頭幹麼還費那麼多功夫去做正確的決定呢?何不從一開始起就做對呢?
這有幾種原因: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婦人之仁或對自己的決定缺乏自信而有所遲疑。也許我們對自己的感覺還有些存疑,想挖得再深,可能就找得到那遲未出現的線索,而某某某的行為也就能獲得合理解釋了。如果你還是覺得你的線索不夠鞏固,那麼回過頭去多找些資料是合理的,但請記住:不管你收集多少資料,都不能擔保你從此就能對某人瞭如指掌;有時候,你很可能被逼的要做決定,或陷入「分析痲痺」中。
有些人無法採取行動,因為他們不能忍受艱難決定所帶來的種種痛苦和不確定感。如果你也有這種問題,請記著:「維持現狀」也是一種決定。如果一個關係走不下去了,那麼,「不去改變它」的決定,就等於是決定「留下來」。 當你身陷某種處境,而無法照你收集到的資料行動時,不妨試試這個小把戲:假裝你有幾個選擇,其中一項是維持現狀。例如,如果你想知道現在的戀情適不適合你,那就自問:如果我單身,碰到一個和我現任愛人一模一樣的人時,我是會安於和這個新人的關係呢?或者我會繼續尋找?客觀地評估所有在你手上的情報。如果你發覺自己並不想再跳進一個和現有關係一模一樣的新關係裡時,你就知道該做改變了。
幾年前當我對我的秘書不太滿意時,我試過這一招。我問自己:如果我缺個秘書而她應徵的話,我還會不會用她?「不!」,我回答得很乾脆。就這麼簡單──這個練習幫我做了恰當的選擇。
有時候我們遲遲不做決定,因為我們自欺欺人,以為讓我們失望的那個人遲早會改變。這在愛人、伴侶和朋友間屢見不鮮。例如:律師應該很清醒吧!但我看過太多律師居然會選擇對他的客戶公開表示敵意的人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