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
鄭姬在信中問候鄭太后,問候小鄭王,問宮中有沒有什麼艱難的地方?米夠吃嗎?衣服夠穿嗎?冬天凍不凍?周圍有人欺負鄭太后和小鄭王嗎?
然後鄭姬說她一切都好,她與魯王的感情一如往常,她已經有了身孕,而魯王再次拒絕廣選良女,以充後宮。
縱使大王喜愛遊戲,也不忘陪伴她
鄭姬在信中泣道,她時常擔心她的品德不配得到大王如此的深情厚義,唯有將全身的鮮血,她的眼睛、心臟、四肢,還有餘生,全都獻給大王才能報答萬中之一。
鄭太后既為鄭姬高興,也更有信心了。如果魯王對她的女兒如此愛重,那對他們母子總會多留幾分情面。
其實說起來,魯國除了佔了鄭國的城之外,其餘什麼也沒幹。
魯國占城並不凌虐百姓,仍舊讓百姓耕種,城中世家只要肯伏首,也都好好的在原地,如果想離開,魯國也並不阻攔。
百姓種出來的糧食,雖然鄭人要花錢才能從魯商手中買到,但……就算不花錢,這些糧食也落不到他們母子手中。
直到現在,鄭太后和小鄭王的所用所需,都是魯國供給的並不假。
鄭國各城早就視歲貢如無物了。
如果不是魯王慈悲,給他們母子送糧送布,他們連飯都吃不上。
鄭太后很清楚,她和小鄭王之所以人人可欺,乃是因為他們手中無兵!
如果他們母子手中有一支強軍,那就不會如此任人宰割了!
她想求魯王助她建軍!
她已經想好了,若要藏軍養兵,被魯國佔去的那些城正好可用!
為了這個,她一定會對魯王有求必應的!
丁強問鄭太后:“太后請某來有何要事?”
鄭太后拿出信,問:“確有一件為難之事,還請大夫先看看這信。”丁強就接過信,讀了一遍。
關於魯國的公主紙,現在倒大多都是在鄭國製作了。因為鄭國造紙更便宜方便,鄭地的林多、水多。
而鄭國王宮中也早習慣了用紙製品。在鄭國稱其為魯紙。
信裡除了魯王和王后對鄭太后的問候之外,就是問鄭太后有沒有什麼煩惱?有沒有什麼人難為她。
丁強看過之後就明白了,鄭太后這是又想提起那件事。
鄭太后想養一支只忠心於她的軍隊。
丁強之前一直糊弄她,問她就算有軍隊,將軍在哪裡?
鄭太后就啞巴了。
但她還是不死心。她甚至覺得丁強只是不願幫她——雖然這是真的。
她上回就對丁強說,可以先偷偷把軍隊給建起來,至於將軍,到時就從軍中選拔。
這也是個辦法。
丁強就問她,就算這樣,從何處徵丁?
鄭國各城早就不聽王令了,丁從何處來?
不至於要魯國送她吧?太后想把軍隊放在魯國的城裡,叫魯人替她養,錢糧從哪裡來?難道也讓魯王替她掏了?
那這樣養出來的兵是魯王的兵還是太后的兵?太后真會相信這樣的軍隊會忠誠嗎?
既然這麼麻煩,何不求魯王借兵給太后呢?
鄭太后當然不敢借魯兵。
現在鄭國就有一支趙兵不肯走,再來一支魯兵,那這個鄭國還算是鄭王的嗎?
她不信生身之父的趙國,當然也不會信娶了她一個女兒的魯國。
鄭太后今天當然是又有主意了,她改口不要軍隊了,而是想要幾百個健奴、壯丁,當她的私軍。
首先人數少,這點人數買奴隸就行了。魯國是出了名的販奴大國,她不敢找魯王借兵,找他買幾百個奴隸卻沒問題。
其次,養奴隸不比養兵那麼麻煩,她當然還是想養在魯國佔的那些城裡,一來她總不能把奴隸養在王宮中,二來,她也需要有人幫她訓練這些奴隸,至少讓他們會拿起長矛長槍,知道衝陣殺敵。
最後,關於養奴的花費,她還是有一些積蓄的。逍遙臺上搜刮一番,還是能找出一些金銀的。
丁強這回聽她又哭訴這個,還拿出魯王剛寫來的信當藉口,他就點頭答應了。
“某還有一計,可助太后。”
丁強的意思就是說,鄭太后想要奴隸,想養兵,何不養得更遠一點?
首先,不管是養兵還是養奴,鄭太后要的是能替她殺人的刀,不是擺設。就算把奴隸養在魯國的城中不會被發現,但他們不上戰場,不打仗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