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戰國七雄的格局被打破,燕國漁翁得利,強勢崛起,魏韓楚秦先後吃了大虧,至少十年內,無力單獨與燕作戰了。
如果四國不想先後滅亡,必須要團結起來,共同進退,拖住燕國,爭取十年的喘息之機,到時候,七八歲至十多歲的孩子長大起來,四國兵源恢復一部分,就容易抵禦燕國,重新構築平衡了。
可是,面對強大的燕國,四國真的能同心協力嗎?很有可能為了自保,而委曲求全,歸附燕國,一點點被吞噬!
樗裡疾、魏冉、王稽、杜摯、華陽君、高陵君等朝中幾位功勳大臣,在朝會之後,被宣太后留下,請入了後宮,繼續商討防禦燕國的事。
蒙驁、任鄙、烏獲、孟賁幾位年輕的武將也被留下,因為國難當頭,很可能燕軍打來,需要這些年輕武將征戰沙場了。
宣太后坐定之後,對著蒙驁說道:“蒙將軍,把你在燕秦戰場看到的,都講給諸位大臣吧。”
“遵命!”蒙驁躬身行禮之後,開始講述道:“這次末將是第二次出征,與燕軍進行正面抗戰,感慨良多!現在的燕國,真的不是數年前的弱燕了,燕軍訓練有素,兵甲精良,箭矢鋒利,能穿透我們的衣甲;而他們卻都是身披更堅固的鐵甲,我們的箭矢對燕軍威脅減弱了三分之一,光兵戈衣甲的優勢,我秦軍就處於了絕對劣勢!”
“此外,燕軍的陣型多變,騎兵最為勇猛,他們使用清一色的長柄刀,燕軍士卒叫它陌刀,非常利於馬背砍殺,而且他們的騎士都是雙手持刀,我們的騎兵都是一手持矛,一手抓住馬鬃,無法馬背劇烈搏殺,後來,末將獲得了幾匹燕軍戰馬才發現,原來燕軍鐵騎馬鞍之下,有一對可供士兵腳踩的鐙子,燕軍騎兵就是依靠這個,平衡身體,發揮雙倍的戰力!”
眾大臣吃了一句,從蒙驁手裡接過馬鐙子,看完之後,都嘖嘖稱奇,想不到這麼簡單的東西,竟然能把騎士的平衡性解決了,使騎兵戰鬥力翻倍。
“最讓人吃驚的,燕軍中有一種火器,能發出爆炸聲,威力驚人,能炸斷山崖,能炸破厚重的城門,能使千軍萬馬,葬身硝煙之中,太厲害了,至今我們也沒弄清楚是什麼,有了這東西,使燕軍如虎添翼,經常使我軍難以真正與燕軍公平廝殺!”
“火器?”眾大臣們都愕然驚訝,從未聽聞,更別說見過了。
“這些都是巧技小道而已,真的能決定數十萬大軍的勝負嗎?”魏冉和王稽等人都不相信,這些不都是一些小改良,小淫工巧技,登不上大雅之堂,怎麼會決定數十萬大軍的生死存亡!
樗裡疾嘆道:“這些恐怕都是燕國的冰山一角,從這些改進,能窺探出燕國這些年的發展,已經超出了六國的視線,沒有人知道燕王究竟在想什麼,他要打造什麼樣的諸侯國,從燕國外銷流出的各種物品,都是諸侯國從未有過的,這也說明了燕國的與眾不同。”
蒙驁聽到提及燕王,頓時想到那一箭的神威,忍不住說道:“還有一事,末將覺得非常奇怪,當日燕王御駕親征,最近一次,末將與燕王只隔著兩百多步,末將使用鐵弓鐵箭,射向那燕王,雖然明知道箭矢勁力有限,難以傷到燕王,可是他竟然一手抓住,順手射了我一箭,那速度非常快,讓末將都躲閃不及,射中在肩膀。”
“兩百多步,還能射中你的肩膀!”眾人都驚呼一聲,兩百多步距離,弓箭都射不到,只有鐵弓鐵箭,需要拉弓者的臂力相當過人,如果射出之後,勁力不衰,那更是神射手!
蒙驁的身手,眾大臣都明白,準五階武者,相隔兩百步,都沒有躲開對方一箭,這說明燕王不同尋常人啊!
“烏獲,你能做到嗎?”秦王嬴稷問道。
烏獲搖頭道:“我能拉弓射出兩百多步,偷襲一個普通武者,但是要正面拉弓射向蒙驁,讓他在可以躲閃的前提下,沒有把握射中,距離太遠了!”
他是六階武者,那麼說明,燕王深藏不露,還是一個七階武者?
宣太后、嬴稷、樗裡疾、魏冉等人都有些震驚了,如果燕王還是一個七階武者,又是一位懂治國、善變法的明君,那麼這個燕王姬職也就太厲害了吧?隱藏太深了,令人心寒!
一直以來,都沒聽過姬職有何過人事蹟,只知道他支援變法,廣發求賢令,任命樂毅、劇辛、蘇秦、范雎等人,推行變法,才有今日的燕國,但是世人大多認為,這是一干名士大臣的功勞,誰會想到是燕王的主意?
現在看來,世人都低估了燕王,他是一個神秘的人!
“這個燕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