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整體戰鬥力的舉動,現在卻成了戰場上的必須。也就是五十步之內,只要士兵訓練得當連番射擊,保準能把敵人射稱馬蜂窩,絕世高手除外,就是鐵打的漢子也扛不住這樣的攻擊。若是製作特別精良的火銃,還可以達到八十步的精準射程,比如空騎兵所用的就是,但造價太高,難以讓全軍配備。
而長火銃就不行了,沒了強大的火力覆蓋,可人們發現這種長火銃的精準射程已經可以達到一百步,而有效射程足以達到二百步。也就是說在二百步之內,都可以成“集團打擊”進行火力壓制,而敵人在這個距離基本是夠不到自己的。只要訓練得當,一百步之內簡直是指哪兒打哪兒。故此所採用的火藥和火銃內部構造和短火銃大不相同,利用了陸炳一直想研發但是難以做到,現在終於實現的膛線技術,採取的是精鋼螺旋拉制法。
陸家軍全員上下都進行精準射擊訓練,耗費自然是巨大的,但是效果也是明顯的。本來殘明的軍隊所用的火器就射程略差,現如今即便沒有火炮的火力覆蓋地面打擊。兩軍對壘層層推進之下也高低立下了。殘明還沒開槍,陸家軍就先開槍了,二百步之內反正士兵層層疊疊。只要彈丸能打過去就能擊中人,一百步以內幾乎是槍槍能放倒一個殘明士兵,而殘明士兵打出去的子彈卻根本近不了陸家軍的身。
待到再近一些的時候,人家的連發火銃也同樣能發揮威力,而且威力更甚於殘明的軍隊。這還是說在兩方互相排隊走向對方射擊的時候,若是在壕溝中隔著老遠對戰,那效果更明顯。故此陸家的遠端火銃令殘明士兵心驚膽戰。縱然殘明計程車兵現在訓練的再好,看到身邊的人不斷地倒下,到底還是有士兵忍不住發狂。還未到有效射程就開了槍,殘明的實力也因此大打折扣。
在各種各樣的優勢下,陸家軍無往而不利。殘明大軍根本沒有還手的餘地,而接下來第二關的宜昌。第三關的龍池山。第四關賀家坪,第五關長嶺都是幾個時辰就破了防守。幾乎兩三天就能到下一關所在,簡直比商人行商都要快。殘明軍隊放棄地勢較為平緩易於進攻的第六關,榔坪鎮,集聚兵力做死守在第七關野三關。並在野三關擺出再也不退,退之國家危機,決一死戰的架勢。但對此,陸家軍全員上下表示嗤之以鼻。根本能不在意殘明所謂的態度。若是態度決定一切,那要軍餉糧草武器做什麼用。平日裡還訓練什麼體能和陣法,直接全都練習態度去得了。
戰爭的訊息傳回國內,國民大喜,新國處處張燈結綵奔走相告,作為新國人他們是自豪的,是幸福的,有一個仁義的君主,寬鬆的國治,嚴格公平的法律,越來越盡職盡責的官員,還有讓腰桿子挺的筆直的國之軍隊。有了這樣的軍隊,遇到番人也可自豪的說一聲,我是新國人,出去經商的腰桿子更是強硬了。畢竟陸家軍的名聲四夷皆知,威懾四方,而皇帝陸炳愛民如子,敢犯我天威者雖遠必誅。
同樣訊息也傳到了殘明那裡,只不過民間只是風言風語,但陳洪巧妙地把風言風語轉換成了正能量,舉國上下形成一股悲憤之意,反賊得勢天不助我而助賊。民間時常有各種各樣的激情演講,讓人們熱血沸騰,哀兵必勝,不少人都自願從軍報效祖國。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朱厚熜自從進入巴蜀以來的確做得不錯,也頗得民心,而最主要的是巴蜀一直是明朝所在,並未被陸家染指,自由之風尚未形成,故此忠君愛國報效明王朝的思想還是行的通的。
而殘明朝廷之中則有人開始唉聲嘆氣了,不是自暴自棄,也不是自艾自怨,而是真的為朝廷的命運前途擔憂。若是再這麼下去,只怕不久之後,陸家軍就要打到巴蜀明政權的京都成都來了,到那時只怕曾經的命運會再一次重演,而到時候又能往哪裡逃呢?
有人建議調回俞大猷部助陣,但朱厚熜都沒聽旁人建議就給回絕了。他明白其實西涼兵馬蠢蠢欲動,而夏大德現在化名吐洪伊烏梁海,其實雖為一國之君但他也有難處。按兵不動是現在最好的選擇,因為夏大德本意上是想把巴蜀給陸炳的,讓他陸炳完成新國的大一統,繼承大明的一切,畢竟陸炳把西涼讓給了夏大德,這才有了夏大德這一屆莽夫的今天。
至於日後,兄弟二人若想合力打下韃靼或者開闢新的地方,再怎麼分那就沒有心理負擔了。在朱厚熜看來,陸炳和夏大德都是奇葩,雖然殘明不承認他們的政權,但他們畢竟已經君臨天下,不論名還是實都是皇帝,身為皇帝者竟然如此意氣用事,講什麼哥們義氣,這真是可笑。但就是這種可笑,反倒是要了大明的命,這反倒成了更大的笑話。兩個人用兵出奇,正主合,奇取勝,他們真是另闢蹊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