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不能相合。這就是明國大弊,他不由想到了李成梁,對戚繼光多鐸沒有深切認識,但是滿清權貴們對於跟戚繼光同時代,並且就駐防在遼東的明朝大將李成梁卻記憶深刻。
李成梁當年在遼東何其威風,打的滿洲部族俯首帖耳,連努爾哈赤的祖父、父親都是死於李成梁之手,可努爾哈赤卻不敢說半個不字。只是腿在李成梁的總兵府前痛哭裝可憐。
最後李成梁也覺得努爾哈赤可憐,就收下他當了乾兒子,日後對努爾哈赤大加扶持,這才有瞭如今的滿清,可是李成梁呢,老的時候,還不是悽悽慘慘的回到老家。
至於跟李成梁其名,甚至威風更勝一籌的戚繼光,因為受到張居正的牽連,甚至險些問罪。
楊潮如此勇猛。在他的護衛下,大明皇帝竟然寧可放棄堅城,也不敢跟清軍一戰。這樣的大明安得不亡!
想到這裡阿濟格不由得有些同情起那個楊潮來,哪怕他殺了自己的弟弟多鐸,但是作為一個武將,戰死沙場並不稀奇,英雄就該亡於戰場,而不是死在女人的炕頭上。
所以他已經不恨那個楊潮了,甚至如果楊潮願意歸順,他也要像多爾袞諫言,封楊潮一個親王。
想到這裡阿濟格突然對朱慈烺道:“那楊潮雖然不自量力阻我天兵。奈何吾皇惜才,就請明國皇帝寫封信。讓那楊潮歸降我大清吧。”
朱慈烺唯唯諾諾連忙答應下來。
大勝關。
楊潮親自坐鎮大勝關,這次他沒有親自出徵了。部下將領們的成長,讓楊潮可以放心的坐鎮後方了。
“宋坤?你怎麼回來了。”
水陸大軍同時進發,算算距離都該到太平府,甚至可能已經跟清軍對壘,這時候宋坤卻回到了大勝關。
“大人,有一封信!”
宋坤騎馬突奔回來,口乾舌燥,嘶啞著嗓子說到。
“信?許多男的信,有什麼麻煩?”
這次出征許多男是主帥,他卻派宋坤這樣的大將親自送信回來,顯然不可能是小事,楊潮也不敢大意,立刻拿過信來,隨口問了一句。
但是開啟信件,楊潮頓時就明白了。
這是朱慈烺的信,信中他不敢自稱大明皇帝,只以故孝烈皇帝崇禎的不孝子慈烺自稱,希望楊潮顧念舊情,並認清大勢,歸順滿清。
楊潮不由暴怒,撕碎了這封加蓋朱慈烺隨身玉璽的信件。
他不是惱怒朱慈烺勸他投降,楊潮從來對皇帝的個人品格不抱希望,他扶朱慈烺登基,目的不過是穩定江南局勢,應該說大體是成功的,江南很快穩定,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故,應該說朱慈烺無可爭議的太子身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可是明朝的弊政已經到了只靠表面的穩定無法維持的地步,清軍一到那種浮於表面的穩定頃刻間瓦解,文臣武將聞風而降,大廈頃刻間就要倒塌一樣,連皇帝都只顧著倉皇逃竄,這讓楊潮吸取經驗,知道不做出改變,大明這輛腐朽的老車,就算勉強有個架子,卻經不起別人輕輕一推,立刻就要散架。
這是後話,楊潮此時惱怒的,恰好就是朱慈烺被俘本身,他千方百計的尋找朱慈烺,卻不想朱慈烺已經被清廷俘虜,而且很可能是在水戰之後才俘虜的,而那時候自己也在尋找朱慈烺,楊潮的搜尋馬兵都到了杭州,可誰能想到朱慈烺一通亂竄,竟然鑽進了清軍的勢力範圍。
雖然上次推朱慈烺上臺,藉以穩定江南局勢的方法失敗了,但是楊潮還有機會,這次打退了阿濟格,消滅了多鐸,形勢會更好一些,自己用強權來推動一些變革,應該還有機會扭轉局勢,可誰知道這時候朱慈烺被清軍抓住了,那江南會成什麼樣子,還真不好說了。
宋坤送來的信中,除了有朱慈烺的信件,還有許多男的請示,因為朱慈烺就在清軍手裡,讓他有些投鼠忌器,不知道該不該攻城,至於清軍打著朱慈烺的招牌,讓許多男投降,許多男倒是沒有考慮過。
“進兵,進兵!速速進兵,一定不能讓皇上被韃子帶到北京去!”
楊潮立刻下令給宋坤,但是隻是口令,這種事絕不能留下文字,傳了出去,就會給人留下把柄,因為此時進兵,無論如何看都是不顧皇帝的個人安危,當年瓦剌人俘虜了英宗,于謙就沒有管英宗安穩,推了一個新皇帝,帶領軍民大敗了瓦剌,可於謙的結局極為悽慘。
而且楊潮心裡其實真有這個想法,如果不能救出朱慈烺,那麼讓他戰死在軍中,也好過給清軍利用大做政治文章。
朱慈烺死了,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