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足夠的文官可以用。
本來楊潮就打算留任舊官員,不去大動南直隸文官集團,儘可能保持政局穩定。
至於改革,那是一步一步來,不能夠急功近利的。
第一步加徵商稅。
“大人,這商稅一加。怕是南直士紳會群情激憤啊。”
楊潮剛剛議加稅一事,沒想到自己手下目前第一文臣黃鳳府就站出來勸阻。
楊潮不由有些惱怒:“鳳府啊。本督知道,這南直士紳十戶有九戶經商。卻多不納稅!本督聽聞你家也開了幾個鋪子,做生絲、綢緞買賣。生意可好啊?”
黃鳳府一聽立刻就跪下了:“大都督贖罪,屬下絕不是為了一己之私。”
楊潮扶起他來,安慰道:“本督知道。可是這天下財富以商為重,可我大明商稅竟然只有區區百十萬兩。”
說完楊潮拿出一份單子,上面詳細記載了大明朝最近幾年的稅收情況。
北方失陷之前,田賦正稅每年兩千六百多萬擔,以大明朝的官方定價,就相當於兩千六百萬兩銀子。官府又加了遼餉每年一千零二十九萬九千六百零二兩、剿餉每年二百八十萬兩,練餉每年七百三十餘萬兩。這又是兩千多萬兩,合計四千萬兩以上。
“朝廷加三餉,可是商稅卻一分沒加,三餉全都家在了普通百姓頭上,豪紳的也收不上來,天下焉能不反?”
楊潮不由嘆道。
黃鳳府拿著單子的手也不由顫抖起來,觸目驚心啊。
“鳳府啊。我大明運河上有三十三個鈔關,可是收稅最多的臨清鈔關,每年不過八萬兩。大明每年草場地收入還有四十多萬兩呢!”
楊潮說著不由站了起來,感到十分的荒謬,大明在全國各地都有一些馬場。比如孝陵衛就有,這些草場每年打草賣的錢,還有四十多萬兩。
可是商稅呢,商稅、魚課、富戶、歷日、民壯、弓兵,並屯折、改折、月糧等項銀總共加起來才十四萬兩,就算將大運河上的鈔關收入算入商稅,加起來也不到五十萬兩銀子。
“回稟大都督,非是朝廷不收商稅,奈何祖制有限。不敢加徵啊。”
黃鳳府低聲道。
楊潮嘆道:“這個本督如何不知。洪武帝有諭:曩者奸臣聚斂,稅及纖悉。朕甚恥焉。自今軍民嫁娶喪祭之物,舟車絲布之類。皆勿稅。”
朱元璋在明初時候,認為元代收的商稅太重,做小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