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只要楊潮在,他們的地就可以種下去,而且楊潮說了,不會收他們一分錢的租子,這麼好的事在哪裡去找,可不就跟自己家的地一樣嗎。
其實他們很快就發現,這比自己的土地更好,因為不但楊潮不收租子,軍田還不用交稅,還沒人想到要找楊潮來收稅,史可法暫時沒想到,也不打算收,其他人就是想收,也得掂量掂量會不會惹楊潮不高興,起碼江寧知縣就不敢這麼做。
於是楊潮親眼看見,在原本的一大片荒野上,一個個窩棚出現了,相熟的軍戶們還習慣的將自家的窩棚聚集在一起,然後一個個村子形成了。
在荒野上極短的時間裡形成一個個村子,在楊潮的眼中,就如同一張空白的畫布上畫出了美麗的畫卷,而且這比畫上的圖案更加鮮活,更加充滿生機,因為畫卷上的房子永遠是那麼一層不變,可是每到午後,新江口這裡的窩棚上,總能看到渺渺的炊煙。
不得不說楊潮這種文化程度較高的傢伙,有時候還是有點小資情調的,新江口這裡的風景正好就觸動了他心中的熱情,竟然在荒野外一連蹲守了幾十天,拿著木炭眉筆每天畫素描,打算當條件具備的時候,就通通化成油畫,而且心中還很篤定,肯定都會是名畫。
隨著新江口一座座村子的形成,楊潮積累的素描素材也越來越多。
而且楊潮還動手在這自然形成的畫卷中隨時新增自己想到的東西。
他看到一群群活潑的孩童在荒地上戲耍,頓時想到了該建一個學校,於是立刻就找了幾個書生,辦起了水營學堂,免費給這些孩童都發了書,讓書生們教授他們讀書寫字。
這又贏得了士兵們的一片感激。
一連在開荒的農田中素描了幾個月,沉浸在藝術中的楊潮幾乎忘卻了俗事,外面的一切事物都是能推就推,一切宴請一概不去,既不巴結上官,也不接受其他人的巴結。
但是終於遇到了不能推開的事情,母親趙蘭要去靈谷寺還願,派人來喊楊潮陪著去。(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節夫人政治
楊家的馬車一大早就出了南京城,一直往東,越過了孝陵衛,才到了鐘山南坡處的靈谷寺。
靈谷寺距離孝陵大概六里,雖然一路大半山地,但道路卻還不錯。
因為這裡原本就是佛教福地,南北朝時期佛教在江南極為興盛,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個虛數,真實數字遠高於這個數,僅僅鐘山這一帶就有七十座寺院。
靈谷寺原名開善寺,原在鐘山南玩珠峰前,梁武帝蕭衍葬寶誌法師於此,建有關善精舍和志公塔。唐代時改稱寶公院。南唐時為開善道場。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改寺名為“太平興國禪寺”。元朝及明初稱為“蔣山寺”。
明太祖朱元璋因為原寺塔距宮闕太近,同時準備建明孝陵,於是將蔣山寺、宋林寺、竹園寺、志公塔、宋熙寺、悟真殿等全部遷於今址,並賜額“第一禪林”,稱為“靈谷寺”。
所以靈谷寺原本並不在現在的位置,靈谷寺原本也不是一座寺廟,是因為明初朱元璋要修建孝陵,看重了靈谷寺所在的位置,於是將其圈佔為皇家園林同時修建孝陵,然後動用軍兵將靈谷寺在現在的位置修建而成。
靈谷寺中有一個萬工池,據說就是動用了上萬士兵挖掘出來的。
雖然佔用了古寺地面,並將附近的蔣山寺、宋林寺、竹園寺、志公塔、宋熙寺等寺廟都搬遷到了靈谷寺這裡,但是朱元璋也不得不顧佛教的影響,因此修建靈谷寺不惜工本,大量動用了軍隊,所以連道路都修建的相當不錯,加上後來無數的善男信女捐資修繕。道路條件才一直不錯。
楊潮和母親、妹妹,因此可以一直坐著馬車到達寺廟下面的山道前。
山道石階往上攀爬,兩邊松柏掩映。一片古風古韻。
爬上半山坡的靈谷寺山門前的時候,已經到了中午。
靈谷寺大門是一座三拱門的門廳。上覆綠色琉璃瓦,兩側是紅牆。中門上題“靈谷勝境”,兩側偏門各書“松聲”、“泉濤”。大門正南有一個長近百米的月牙形放生池,就是萬工池。
不過母親趙蘭領著楊潮和楊月,以及車伕一行人,卻停在了山門前,並不進去。
楊潮不知何故,不多會。山下又有一群人在慢慢爬山,前呼後擁,好不氣派。
當這些人走進了,楊潮才知道,母親正是在等這些人。
因為這些人是兵部尚書府的人。
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陪同他母親也來靈谷寺還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