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件好事,葛守禮又是個好官,他沒有道理不同意。
而且,想要說動葛守禮來為張居正在其他的官員們面前說些好話的話,也並不是很困難。畢竟,葛守禮雖然是一個清官,但是他卻並不像其他大多數的清官那樣顯得太過難纏,而且恰恰相反,葛守禮是個很親和的人。
關於這一點,張凡的認識最是深了。以前,張凡就曾經找過葛守禮幫忙幾次。那個時候,張凡當然對於葛守禮也是有了一定的瞭解,知道他是一個明曉事理的人,並不是其他那些沽名釣譽、故作清高之輩。不過即便是如此,在張凡第一次去找他的時候,心裡面依然是有些忐忑,畢竟他所知道的都是別人告訴他的,但是他跟葛守禮之間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交集。這種不知道的情況下,張凡會有那種心情也就並不奇怪了。
但是,當張凡當真見到了葛守禮之後,那種忐忑的心情便是瞬間消失不見了。求葛守禮辦事,跟求其他人辦事有著巨大的區別。葛守禮不需要跟你談什麼條件,也不需要雙方達成什麼協議,或者是互相都給對方什麼好處,這些東西葛守禮一概不要。
葛守禮所要的是,不論對方是誰,要他辦什麼事,他都要把事情的前前後後完全弄明白,搞清楚這件事情的性質究竟是如何的,究竟是好是壞。只要是好事,對朝廷有利的事情,他自然是會同意下來的;但倘若是壞事,是某些人為了一己私慾,卻是想要讓他幫忙的話,他絕對是不會理會的。
而對於那些好事,葛守禮的所作所為當真也是讓人所敬佩的。只要是事情對朝廷有好處,即便是對葛守禮自己有什麼影響,他也不會去過多地在意,只要他能夠幫得上忙,就絕對會去做。
這點,是張凡最為佩服葛守禮的地方。甚至於,不說張凡,朝中任何知道葛守禮,或者是跟他打過交道的人,全都指導這一點。所以,即便是幾個心懷不軌,或者是自詡清廉到對其他人從來都是不屑一顧的人,談到葛守禮卻也是不由自主地升起敬佩之心。
張居正自然是知道這一點的,所以當張凡提到葛守禮的名字之時,張居正也是升起了一些希望。但是希望並沒有持續太久,張居正就又煩惱了起來。
“怎麼了?”見到張居正面上表情的變化,張凡不由得問道。
而面對張凡的提問,張居正卻又是說不出話來了。為什麼?因為難以開口,亦或是因為愧疚?恐怕張居正自己都不知道。
見張居正不開口說話,張凡也就沒有再問了,他心裡頭已經有些明白了。而實際上,原因簡單的很,畢竟之前,張居正和葛守禮之間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如今,要張居正再去找葛守禮幫忙,恐怕他是有點說不出口的了。
第一次,實際上那個第一次當中包含著很多事情,不過全部都是一個緣由,高拱。高拱的離開,可以說是馮寶和張居正聯手的勝利。然而因為馮寶和高拱之間的積怨實在是太深了,他沒有辦法放得下,不是僅僅將高拱逐出朝廷就能夠了事的。
而實際上,那個時候的張居正已經是打算放過高拱了。他和高拱之間或許的確是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是張居正和高拱之間還沒有到那種誰也讓不得半分,要互相纏鬥的時候。在張居正看來,只要能夠將高拱鬥倒,並且不讓他能有再次翻身的機會,那就足夠了。而高拱被逐出朝廷,顯然是已經達到了張居正的目的了。那個時候,張居正覺得已經夠了,高拱已經算是得到了他應有的報應,不需要在落井下石了。
但是,馮寶卻不這麼看,他對於高拱的怨恨不是罷官逐出京城就能夠了解的。所以,馮寶想要繼續針對高拱。而張居正可謂是被夾在中間了。但是那個時候的張居正明白,他需要馮寶以後的幫助,所以他也只有跟馮寶站在同一戰線上,即便是他自己明白,這麼做的話會被別人說閒話,但是他卻也沒有別的選擇。
然而就在那個時候,在朝中的官吏們面對著馮寶和張居正的強強聯合,雖然都是覺得如此對高拱來說實在是有些不公平了,但是卻也沒有人敢站出來說話。
不過也正是在那個時候,葛守禮站了出來。葛守禮的心裡明白的很,他之所以那麼做,除了要給高拱一個公道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不希望好不容易才平靜下來的朝廷再一次混亂起來。
高拱被罷官,事實上就已經可以讓很多事情都瞭解了。但是倘若高拱一旦身死,那情況就又不一樣了。特別是,如果高拱是死在馮寶的手中,那麼到時候朝中以前跟過高拱的官員全都會有麻煩。為什麼,因為證據。也不知道到那個時候,所為的證據到底是真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