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輿論對英國更為有利。
“嗯,這個並沒有什麼問題?”
阿斯奎斯首相併沒有反對加大廣告費支出。
“我們只需要確保一件事,就是美國的輿論不會倒至美國滑向德國,至於美國的輿論如何排斥中國人,抗拒其在太平洋的擴張,就現在的看來,事實上,這是符合英國利益的。”
此時的丘吉爾表現的完全不是一位海軍大臣,幾乎就像是一個首相,從各個方面考慮著英國的利益,事實上,對於丘吉爾來說,世間沒有任何事物可能同英國的利益相提並論。
“這兩件事有可能同時進行嗎?”
費舍爾的眉頭微微一皺,他有些懷疑丘吉爾提議的可能性。或許他同中國皇室有著良好的私誼,但他更是一個英國人,他所考慮的首先是英國的利益。
“現在,當英國沒有力量阻止中國擴張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藉助美國的力量阻止中國的擴張,當美國和中國因太平洋產生的矛盾激化時,就是英國的機會。”
過了一會兒邱吉爾又繼續說:
“現在,或許英國的力量無法左右兩國,但無論是中國或是美國對於太平洋都沒擊敗對方的能力,所以無論兩國輿論如何惡化,兩國政府都會保持克制,這可能會維持到戰爭結束而在戰爭結束之後”
不等丘吉爾把話說完,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掠過阿斯奎斯首相的腦中。
“你的意思是,中國和美國會因為太平洋而產生一場新的軍備競賽。”
“這是不可避免的”
丘吉爾認真的說道,然後立即道出自己的想法。
“當中國和美國陷入海上軍備競賽的之後,那麼無論是美國或是中國,都必須要考慮一個問題,在他們的競爭之中,英國站在那一方”
“到時無論英國站在那一方,那一方都將是太平洋真正的贏家”
阿斯奎斯首相笑了笑,摸了摸他的下巴。
“這麼做才真正符合英國利益和未來。”
一直未發表看法的財政大臣,勞合?喬治這時主動地說。
“如果中國和美國進行海軍軍備競賽,那麼無論是中國或是美國,都必須要竭盡全力爭取英國的支援,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可能成為贏家”
“所以,我們現在要需要做的就是”
邱吉爾停了一下,先是笑了笑又繼續往下說。
“預設中國對德屬新幾內亞的佔領,而且可以透過適當的渠道告訴中國人,我們可以接受他們對德屬新幾內亞的佔領,但是作為回報”
“什麼?”
“中國人必須要在德屬東非作出一定的讓步”。
第21章 轉變
第21章轉變
南京。
光復大道36號,內閣總理大臣官邸。
“對德宣戰”
這個訊息簡直如同一把利刃直捅袁世凱這位內閣總理大臣的心窩,儘管同意在宣戰書授印,可是在授印之後,他整個人卻完全處於極度惶恐之中,一種對未來的惶恐不安之中。
下議院反對他,他不害怕;貴族院反對他,他也不害怕,甚至就是輿論攻擊他,他同樣也不害怕,因為他知道,無論是下議院也好貴族院也罷,甚至就是左右政局的輿論也好,最終,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並不是下院各黨派的勢力和貴族院那些勳貴們對總理大臣人選起關鍵性影響,至於輿論也不過是在某種程度上左右政局罷了。
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陛下
在袁世凱的內心深處,他真正害怕的也只有陛下,那位看似臉上永遠都帶著笑的陛下,才是真正讓人恐懼的所在,如果他信任一個人,無論如何,那一個人,都不會倒臺,如果他不信任一個人,那麼可以說,對袁世凱而言,陛下的信任就是他的命根子,命根子上出了問題,便一切都完了。
突然間,透過對德宣戰一事,袁世凱發覺自己沒有力量了,或者說失去了陛下的信任,因為直到最後一刻,他才知道,自己內心深處“回老家看看”的不安,終於隨著陛下對德宣戰,而變為了現實。
用冰冷的雙手抓起侍立在一旁的黎淵的手,有氣無力地說。
“伯顏,看來這次輪到我了。”
黎淵雖說是保皇黨人,可早在帝國元年,他便在內務部任職,可以說,正是這位畢業自日本中央大學法學系的高才生,在一旁的幫襯才使得袁世凱面對繁雜的新法在內務部仍有得心應手之感,而後來在朝鮮時,同樣是黎淵在一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