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翼地放到地下.這個穴位便是後來地宮內金井的位置,他葬後的棺撐就要放在這個金井之上。有了金井,便標誌著他與大地相連.與大地相通,與大地一起生生不息。
佳穴選定.工程開始。乾隆朝繼承了康熙、雍正朝的盛世,建陵時正值國家鼎盛,國庫豐盈之際,故此整個陵園、地宮的建築,均
第三章從正午到黃昏/101
是遍選天下精工美料,僅其木材就分別來自四川、兩廣、雲南、貴州及東北興安嶺地區的原始森林,而這些木材中又以珍貴的楠木最多。其石料則取自北京房山和薊縣盤山的石場,磚料由山東臨清、江蘇專工製造,瓦料由京西琉璃廠運送,即是土料也是由數十里外精選的含沙量適當的“客土”。整個陵寢由聖德神功碑、五孔橋、石像生、牌樓門、神道碑亭、隆恩門、配殿、隆恩殿、方城、明樓、寶頂以及地下玄宮等主體建築組成,其神道南端與孝陵相連。整個建築群規模宏大,佈局嚴整,材料精緻,工藝精湛。尤其是地下玄宮的建築風格和藝術水準,是中國曆代帝王陵寢中所罕見的。陵寢工程從乾隆八年(1743 年)開始興建,至乾隆十七年(1752 年)主體工程基本告竣,先後經歷9 年的時光,共耗銀203 萬兩。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乾隆和此前的順治、康熙、雍正等朝的幾代帝王陵寢,其中所用的相當一部分木料和石料,是拆毀明代建築物和明十三陵而得來的。清朝在入關後,就曾下令搗毀、劫掠過明十三陵,並焚燒過明定陵、德陵等陵寢。有實證可考的是,順怡的孝陵木材多用舊料,而舊料來源就是大肆拆毀明代建築。其隆恩殿及神道碑亭天花板,就被後人證實是來自北京西苑明世宗朱厚媳嘉靖年間所建的清馥殿、錦芳亭和翠芳亭。這一殿二亭所在位置,正是明世宗做道場的地方,大殿前原建有丹馨門和錦芳、翠芳二亭。清初在興建順治孝陵時,將清馥殿及二亭拆除,不但將其楠木材料用來興建孝陵,就連天花板也拿到孝陵使用了。此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陵寢,都相繼拆毀了大量明代建築,乾隆還以修復明十三陵的名義,將定陵等大殿改大為小.偷樑換柱,把上等的木料和石料拿來建造了裕陵。儘管直到今天還有清東陵研究者否認這個事實,但事實本身卻是毋庸質疑的。如果還有誰願意否認這一說法,那就請他到北京昌平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園寢幾個大殿的遺址實際看過之後再1 卜結論吧。
102 /日春東陵
不管怎麼說,乾隆的裕陵還是極其輝煌、極其豪華地建成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等待他的死期。
乾隆六十年,乾隆鑑於祖父康熙在位61 年駕崩,以不超越祖宗和功高蓋祖為名,毅然決定將皇帝位讓給皇十五子順城,本人則升為太上皇,但實際上仍牢牢掌握著朝中大權。不管實際上怎樣玩弄權術,畢竟乾隆在名義上做了60 年的皇帝后將皇位讓給了兒子。十五子順城即位後,改年號為嘉慶,大清歷史上一個新的朝代誕生了。
嘉慶四年(1799 年)正月初三,乾隆駕崩於養心殿,卒年89 歲。由於他早早地把皇位讓給了兒子,對於他的死因,沒有像其祖宗們那樣,給後人留下一串串冰糖葫蘆般撲朔迷離的懸案。他沒有遭到謀殺,也沒有遭到中毒暴亡等一系列不測之事,他的駕崩當屬一個89 歲老人精氣血脈耗幹後的正常死亡。這是繼清太祖努爾哈赤在關東建國,世祖順治入關統治中國以來,六代帝王在奔赴黃泉路上的第一次平常事.也是整個大清王朝近三百年曆史程序中,少數幾個沒有在死亡情結上留下懸案的帝王之一。
嘉慶四年九月十五日,乾隆梓宮入葬東陵勝水峪被稱為裕陵的地下玄宮。隨其附葬的有後妃五人,分別是孝賢、孝儀兩位皇后,慧賢、哲憫、椒嘉三位皇貴妃。就其附葬人數而言,與康熙陵相同,是為數不多的。
早在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十一日,乾隆就降旨:待自己入葬之後.在為其建造功德碑時,要仿照新修的明代長陵碑亭式樣,發券成造,其規模大小,不可超過景陵制度。但是乾隆崩後,嘉慶六年破土動工的裕陵大碑樓,卻違揹他的遺願而完全仿照康熙帝景陵大碑樓的規制建造了。這一點是乾隆生前沒有想到的。儘管嘉慶在碑樓的建造上違背了乾隆的意願,但從他親手為其父御製、乾隆第十一子、清代著名書法家成親王永理書寫的洋洋
第三章從正午到黃昏/103
灑灑4300 餘字的碑文中,卻對乾隆大加頌揚,稱他“兼堯舜禹湯文武孔子之勳德,帝王以來未有若斯之盛者也”。同時還稱他“四德無違,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