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出一個較大的縫隙.外邊的人便可順這個縫隙鑽進去,將自來石移開,石門自然就會輕而易舉地被開啟了。
但是,這個看似極其簡單的閉門開門方法,只有親自參與帝后
第六章.東陵盜寶/30 弓
陵寢修築的工匠和當朝的極少一部分臣僚知曉,其他人絕不知底細。即是朝廷關子帝后葬儀的秘密檔案中,對這看似平常卻極為重要的關鍵一環,也絕少記載。作為行武出身的工兵團長擷孫子瑜,面對慈禧地宮大門後邊的這塊自來石,當然不會知道破解的秘密。
然面,擷孫子瑜不愧是工兵出身.對這兩扇石門在利用人推和鎬頭、利斧砸劈都無效的情況下,立即以職業的敏感和慣有的經驗,想出了兩個辦法,一個是用炸藥引爆,其次是用粗重的木棍頂撞。兩個方法前者先進,後者原始,但在工兵學的教科書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透過對地形地物的詳細觀察,擷孫子瑜覺得非到萬不得已,在地宮中不適宜動用炸藥引爆,而用原始的木棍頂撞法比較適合。當年曾國藩的湘軍圍困太平軍的天京,在攻打堅固的城「〕 的最後關頭,湘軍就是靠了木棍頂撞法,將門硬撞開的。這裡不妨再來一次湘軍攻佔天京的辦法。
想到此處,擷孫子瑜下令全體返回,待準備就緒後再作行動。一行人爬出地宮人口,擷孫子瑜把遇到石門的情況向譚溫江作了詳細彙報,並提出了用較原始的木棍頂撞法來開啟石門。譚溫江當即表示同意。
要找到合適的木棍非常簡單,擷孫子瑜在陵寢後邊的山半腰,選定了一棵茶罐般粗、高約一丈五尺長的松樹,命兵士用利斧砍倒,在一番去枝拔刺之後,抬到地宮入口。為了讓這棵又粗又長的樹木能順利進入地宮,譚溫江親自指揮手下的弟兄,將地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