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4部分

,下次再犯可別怪老子翻臉不認人!

就在吳可率領三萬小弟趕到贛州的當天,他又接到一干京中大佬的緊急來信,信中自然免不了好好安慰一番,而後便是滿滿的勸告,勸告他不要意氣用事,拿自家的前途開玩笑云云,同時很隱晦告之朝堂上有他們幫忙,要吳可也不必縮手縮腳什麼的,有什麼事情儘管放開手腳大幹。

有了這些信件,吳可自然放心大膽了許多,看來朝堂也不全是傻子,知道他這是帶著怨氣上任呢。

輕鬆的試出朝廷底線,吳可自然不會蠢到主動觸線,有了三萬精銳鄉勇隊清軍跟隨,起碼赴任初期便用不著太過顧忌兩廣地頭蛇的面子了。

當然,三萬精銳鄉勇隊戰士不是底線,在後方還有過十萬敢戰之士和後勤部隊的混編人馬,正等著吳可的召喚而後滾滾趕赴兩廣大展拳腳。

此次他已下定決心,這次一定要在兩廣徹底紮下根基,並以兩廣為基點擴充地盤割據一方。

是的,他已經不願再跟朝廷互耗下去,要他立刻舉起反旗有些不切實際,但讓他再接受朝廷指派也是千難萬難。

朝廷做的了初一,就不要怪他做十五!

泥人尚有三分火性,更何況身居高位已久,手握重兵殺伐果決的吳可?

就因跑路皇帝咸豐心中不爽,吳可剛剛立下救援京師大功,又在兩江總督任上頗有作為又如何,還不是一道聖旨便灰溜溜離開奮鬥了近三年的崗位?

是人心中都會有不岔的,如果是曾國藩這等名教大儒,估計會秉承天地君親師的理念默默忍受,但吳可不是名教中人啊,他可是從後世穿越而來的現代人,腦子裡根深蒂固的現代思想可不是說消失就能消失的。

在後世不說人人平等這種虛話,但起碼環境確實要輕鬆得多,根本不需要像現在這樣生怕行差踏錯,或者不小心得罪了皇帝便麻煩上身。

是,朝廷在他和鄉勇隊崛起之時給予了大力扶助,吳可領這個情,不然他也不會像個救火隊員般,哪裡火大就救援哪裡。

他自問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對得起朝廷的提拔,沒見京師危急之時,整個大清只有他率手下精銳清軍主動來援麼?

別說什麼列強聯軍來得太快,各地方清軍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的鬼話。

山東,河南還有山西可是就跟京畿接壤的,除了山東總兵向榮得了他的招呼暗做準備了以外,另兩家又有什麼舉動?

特別是山西大同鎮,挨著京師真的不要太近,可大同總兵沒有朝廷的調兵命令絕不肯輕動,最後領命赴援之時,也是跟其它幾省援助差不多同時達到京畿,其中深意傻子都能看得出來。

拋開這些背地裡的心思不談,話說吳可率軍經過近月跋涉,終於在咸豐十一年二月底抵達廣東韶關,受到以廣東巡撫為首的一干兩廣軍政大員的熱烈歡迎。

說起來也是巧合,現任廣東巡撫還是吳可的熟人,之前的江西巡撫耆齡,在兩江時可沒少打交道。雖說私人交情一般得很,但總也算一同共時過的‘熟人’不是,有他這廣東起碼吳可的適應期要縮短不少時間。

吳可在韶關待了三天,期間啥也沒幹光顧著熟悉以後的重要屬官,不說熟悉他們的習性起碼也得把面孔記熟不是?

一干特意趕來韶關迎接新任兩廣總督的兩廣要員,也震驚於吳可吳大總督的偌大排場,尼瑪的上任竟然還帶上三萬精銳清軍?

也只有耆齡鎮靜一些,他早就知道吳大總督出身行伍,對於軍權卻是格外看重,況且這三萬精銳清軍一看就是吳大總督從安徽帶來的嫡系人馬,就是放在兩江新任兩江總督曾國藩也很難指揮得動。

只是希望吳大總督像在兩江那般給力,在兩廣混亂餛飩的局勢中殺出一條血路,不然以後的日子真心不好過。

三天之後,該熟悉的也都熟悉了,跟隨吳可赴任的三萬清軍也休整恢復過來,吳可再不延遲盡起大軍,在一干兩廣迎接官員的批同下,浩浩蕩蕩的向數百里開外的廣州城趕去。

又過了足足五天才抵達廣州城,接下來又是一番雞飛狗跳的安置。

吳可率總督衛隊三千人馬入駐總督衙門不提,跟隨而來的三萬精銳清軍分作四部,立營駐紮於廣州城四方,將偌大一個廣州城團團護住。

這動靜鬧到了,廣州城百姓都被這疾駛給驚得不輕,深怕這夥清軍不懷好意,他們吃這樣的虧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就連駐紮內城旗營的廣州將軍也被驚動,很不客氣的找到吳可,質問他這是要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