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穿過|乳環,我沒在廁所抽過煙。我冤枉啊,我老實啊,其實我很傳統啊!”後來,我清醒了,認識到自己是一個普通人,而普通人“傳統”的尺度要更高很多,我們思想品德書上的標題:“孝敬父母”、“團結友愛”、“熱愛集體”、“見義勇為”……哪一樣都要做到。而藝人只要說一句“我想要一個孩子”,只要“一個”,還停留在“想”,就可以贏得人們的點頭:“嗯,不錯嘛,骨子裡是個‘傳統’的人。”

說來說去,“我本傳統”本來就是一句廢話。“本”是指的什麼年齡啊?可以說我一歲的時候很傳統。誰沒純情過?

一杯水也可以在電視上淹死人

偶爾逛到東方衛視《東方夜譚》的留言版,發現有人詢問“那個黃杯子在哪裡能買到啊?”

“那個黃杯子”,就是節目中放在桌子上給主持人劉儀偉和嘉賓喝水的杯子。

說起“那個黃杯子”,我倒略知點內幕。我當過一次嘉賓,這黃杯子是陶瓷的,很一般,甚至可以說難看。上面有茶漬汙垢等可疑斑點。杯子裡是沒有水的。我以為只是我的杯子沒有水,劉儀偉要一連訪問很多人,他的口一定很渴。中途休息時,他不小心把杯子搞倒了,原來他那邊也是沒有水的——在電視耀眼的鏡頭中,“那個黃杯子”竟發出誘人和知性的光芒,以至於有觀眾打聽在哪裡可以買到。

現在電視上談話節目很多:在主持人和嘉賓面前,都會放上幾個杯子。其實,那杯子是擺臺的,為了鏡頭平衡好看,不完全是給人喝水的。而且,裡面是不是有水,要視杯子而定——如果是透明玻璃,裡面一定有水。如果嘉賓一定要喝,那水一般是礦泉水,絕對能喝。但是杯子是不是乾淨,就不打包票了。如果是一次性塑膠杯子,衛生可以保證,但鏡頭上又太寒酸了,電視臺不會這麼擺。

我多次觀察過電視上的杯子和杯子後端坐的人。得出的結論是:無論如何,不能去喝裡面的水。

美國研究大眾媒體的專家,介紹過這麼一個例子:在一次州長選舉時,三位候選人輪流在講臺上發言五分鐘,闡述政治觀點,電視直播。其中一位候選人發言時,端起面前的杯子喝了一口水。後來他接受採訪時,記者不問他的政治主張,都紛紛問他為什麼要中途喝水。他怎麼答呢?“我渴了。”——才演講五分鐘就渴了,你當了政治人物後,如果需要幾個小時演講怎麼辦?“我不渴,隨便的一個動作。”——你心不在焉?你漫不經心?你對演講不重視?“我調整一下心情。”——你緊張?你慌張?你害怕什麼?

這個喝水動作給候選人的只有大幅減分。大部分觀眾都認為他這次競選該輸。

在觀眾看來,喝水並不表示你輕鬆自如。正相反,你不自在了,手腳沒處放;或者藉著喝水來爭取考慮的時間,想詞。而且,喝水這玩意兒,你喝了第一口,就一定有第二口,然後你就像八輩子沒有喝過水一樣,一口一口地灌自己,不小心喉嚨還會“咕咚,咕咚”,好像久旱遇到甘霖,受生活虐待好深。而且,別人的杯子看起來都完整端正,偏你的杯子挪了地方,喝得精光,製作單位不知道該不該派個工作人員上來,像店小二一樣給你續上。如果你不小心碰翻杯子,那更是毀滅性的。我就看到這樣的情況,杯子碰到圓桌裡面去了,嘉賓只好從桌子上翻進去撿。

有一次我看《面對面》節目,看見了有深不可測的小酒窩的主持人王志,嘉賓是少女作家春樹。地點是個酒吧。酒吧當然有酒水,然後我就看到春樹開始喝面前的那杯橙汁,酒吧的杯子很小,她很快就一大口一大口地喝完了,後來杯子又滿了,鏡頭中壺把在她那邊,她顯然是自斟自飲。有時候主持人提問比較尖銳,比如:“別的小孩看了你的書會不會學壞?”春樹一邊回答一邊把杯子放到桌子上,杯子發出不滿的“嘭”地一聲。後來有人問春樹:“你為什麼跟王志發脾氣啊?”春樹說:“我沒有發脾氣啊,其實當時聊天的氣氛挺好的。不知為什麼電視上放出來是那樣的效果。”

電視的放大效果是可怕的。不僅會把小臉放大成大餅子。而且放大每一個細小動作。人在電視上沉思不語幾秒鐘,會顯得格外長,觀眾甚至以為電視壞了還是怎麼的?

喝一口水,顯然是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大動作,相當於在生活中吃一頓火鍋。有一位作家在《名人面對面》節目開場時,讚美了桌上的那杯紅色飲料,然後他就像從來沒有喝過這麼好的東西一樣,喝得有滋有味的,每吞一口,還發出咂嘴的聲音。如果那是一杯茶,我相信他會把茶葉末子都嚼下去。如果是菜湯,他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