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表演精湛,但是裡面卻出現一個自作聰明的段落,過分強調戲劇化,完全忽略了觀眾的感受……
“繼續說,是哪一段?”姜聞笑得更開心了。
李小樂緩緩道:“有一段是這樣的,村裡的人非常善良,不敢殺人,於是你幫他們想了一個辦法,從天津請來一個專業的劊子手,殺過‘八大臣’,斬過譚嗣同,殺人只要一刀,從未失過手,因此得名‘一刀劉’,此人非常嘮叨,隔著麻袋一摸就知道是日本人,殺人的過程也非常的戲劇性,令村民眼花繚亂,也讓觀眾目不暇接,這是非常你這種極度聰明的人才能夠像出來的情節,也確實給影片帶來了趣味……”
“但是?”姜聞笑著問道,做了一個請繼續的手勢。
李小樂卻滿臉真誠地嘆了口氣:“但是~非常遺憾,這個趣味橫生的情節其實大大削弱了影片的震撼力,遠不如小說原著中,請來鄰村殺豬的屠夫幫著殺人有力量,這是極度聰明的人一不小心犯下的一個聰明的錯誤,那就是誤以為觀眾意識模式與自己的相同,這就是所謂的天才型的錯誤,只有天才才會犯的聰明過頭。”
就在黃建星已經想要衝上去抱住姜聞,阻止被酒後發飆動手打人的時候,姜聞確突然不笑了,而是露出疑惑的表情問道:“是這樣嗎?”這句話當然不是問李小樂,而是在問他自己,李小樂似乎點道一個關鍵點,讓他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李小樂這時候已經知道姜聞已經被自己觀點給打動了,但是卻還懷疑,於是又加重了語氣,突然話鋒一轉道:
“有個類似的例子,我還認識位大導演,他曾經對葛尤最好的一部電影《活著》發表一個評論,他認為《活著》應該是個動詞,內心應該是非常主動的,葛尤在聽到了家鄉土改,槍斃地主的情況,預見到了自己的下場,劇情不應該是葛尤被人在賭博桌上騙光了身價意外被評為‘貧農’,而是應該採取主動地放棄,利用一場賭博把土地和家底輸得見光,從此淪為貧農,結果如願以償,躲過一劫活下來。”
“這有什麼不對嗎?”姜聞聽完突然睜大了眼睛,因為李小樂說這個觀點,正是他心裡所想的,可他還從來沒過告訴過任何人!怎麼會有人能跟他想到一起去!?心裡越來越覺得眼前這個人很奇妙。
“當然不對,這就是典型聰明人才能犯的‘天才型’錯誤。”李小樂緩緩地搖了搖頭道:
“他認為觀眾與他一樣聰明,其實觀眾根本不會想到這種法子,如果葛尤真的這麼有智慧,這麼主動,那觀眾根本不會覺得自己是葛尤,更加不會同情他,那葛尤在後來的劇情中被苦難所刺痛,觀眾還被會觸動嗎?我朋友自以為他比張一謀導演更有智慧,其實他只是在自我陶醉罷了……”
姜聞聽完最後這段話,當場愣住了,望著天空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旁邊的黃建星都看傻了,這位目空一切的姜大才子被人當面批評竟然沒發火,也沒反駁?今天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李小樂也沒繼續作聲,他清楚這位藝術家真正開始思考自己的電影中的缺陷了,要給他一段時間自己消化。
他剛才打的比喻,以及說的《鬼子來了》的缺陷當然都不是他分析出來的,而是他看的馮曉剛導演自傳中,關於姜聞的篇章內容,馮曉剛在現實中處處都覺得姜聞比他強,比他有才華,對他倍加敬佩,可心裡卻覺得總想挑出一點毛病,於是他與姜聞不斷的交往中,不斷旁敲側擊,終於從姜聞自己口中問出了這些內容。
而這些內容則都是幾年後姜聞更加成熟之後的對自己的反思,所以由別人的口裡出說來,會給現在他帶來極大的震撼。
用馮曉剛的話來說,一般導演的問題是怎麼讓自己的電影達到好的標準,而姜聞的問題是,怎樣能節制他的才華,對於姜聞來說,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他太聰明,聰明超過所有人。
“不對,還是不對。”姜聞低頭思考了很久,才抬頭奇怪地望著李小樂擺手道:“我覺得你說得還是很有問題,你那是一套西方電影的東西。”然後挺直腰桿恢復那霸氣十足的姿態道:“我為什麼要討好觀眾?我要做的是征服觀眾。”
李小樂聽到這個答案,突然忍不住在心裡笑了,果然是十年前的姜聞,這話確實是他以前常掛在嘴上的,等待十年後,他這口頭禪才會換成了:“我不是討好取悅觀眾,而是要與觀眾談發自內心的戀愛,我們相愛。”
不過他太瞭解姜聞了,他是個永遠不會認錯的人,但是這點恰恰是他可以利用的,李小樂可不會天真的以為,他幾句話能把姜聞辯駁的啞口無語,這位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