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柲深吸了一口氣,隨即命令道:“立刻回府!”(未完待續)
第四百八十章 一代帝王(十八)
回到刺史府後,武柲立刻召見了楊志謙,楊志謙早已等候武柲召見,所以不過片刻,楊志謙便來到了書房。
“卑職拜見殿下!”楊志謙躬身道。
武柲面色嚴肅,更見威嚴,緩緩道:“把情況給本王說說!”
於是楊志謙便講述了昨夜契丹人夜襲張九節營寨,斥候第一小隊成員突襲契丹後軍的戰事。
等楊志謙講述完畢,武柲緩緩站起身,說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此國之大義也。那火長叫什麼名字?”
楊志謙躬身道:“叫王大寶,絳州王家村人,自幼孤貧,原本是在籍府兵,上次招募新兵,他以心思敏捷被放在了斥候隊,擔任斥候隊第一小隊的火長。”
武柲說道:“王大寶既然沒有親人,那就厚葬其人,以我大周龍旗蓋之,通報全軍,以示嘉獎,還活著的三人,給我儘快送到這裡來,本王要親自獎賞他們。”
“是,殿下!”楊志謙躬身,隨即問道:“那張九節如何處置?”
武柲眉眼微微一凜,說道:“損兵折將頗多,雖責任不在他,但他身為一軍統帥,不能審時度勢,致使精銳士卒損傷過半,就降為右鷹揚衛中郎將,以觀後效!”
隨即,楊志謙答應一聲,便退出了書房。
武柲攤開河北地圖,隨即把視線盯向了幽州、平州、營州一帶。契丹人偷襲張九節部。雖然敗退,但其主力還在,張九節部精銳士卒損失過半。短期內無法再戰。看來只有等待郭知運部和海上那支秘密軍隊的好訊息了。
若按時間計算,海上那支應該很快登岸了,草原的郭知運應該也快突襲柳城一帶的契丹新城了。若契丹新城一旦拿下,契丹必然大亂,那麼奚族就會懼怕而撤退,甚至可能倒向大周。海上秘密軍隊是為了截斷契丹退往渤海故國一帶,也能夠從一定程度上阻斷契丹人逃往新羅。當然,這要看新羅敢不敢接受。若接受,他一旦登基,第一個就先滅了新羅。
翌日。
武柲於大堂之內舉行了一個小小的授勳儀式,勉勵了斥候小隊三人。看著深受皮肉之傷的三人。武柲把英雄突擊銅質勳章親手戴在了三人的胸口,三人感激涕零,說不出話來,甚至除了董武之外,另外倆人哭出了聲。
武柲嘆息道:“你們斥候第一小隊是好樣的,他們也死得其所,你們能夠活下來,更應該記住他們,把他們那種敢於犧牲的精神傳承下去。身為軍人,必須要有馬革裹屍還的覺悟。如此才能對得起朝廷,才能對得起養育你們的天下百姓……”
三人聽著如此大道理。不知如何回答,最後武柲嘉獎一番,並賜了酒食。
隨即,武柲便帶著董武來到了書房,進了書房,武柲也不說話。轉身盯著這個兒子。說實在,諸子當中。武柲並沒有偏頗誰,每個孩子都依其脾性成長。說好了,他這個父親是教子有方,說差了,就是不負責任。但不管怎樣,孩子已然長大,要不是他非常反感十四歲成婚,不然自己估計都抱上孫子了。
即使如此,董小宛等諸女都已然多次提及,要給孩子們去提親的事情。聽得多了,武柲便規定,武氏男兒,不到二十弱冠之年,不得成親,女兒不到十八,禁止婚嫁,並寫入家訓。如此,諸女才作罷。
看著這個兒子,看著他頭上包裹著白布,眼中露出一絲驚恐,武柲的心頓時軟了下來,說到底,這還是自己孩子,雖不過十六,但已然比之一般成年人都要高大。他目光柔和下來,緩緩問道:“耳朵還疼嗎?”
噗通!
董武跪了下來,哭泣道:“孩兒不痛,讓父王擔心,是孩兒罪過。”
武柲嘆息道:“不是我擔心,是你娘擔心,雖然我不知當時情形,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勇士作為,為父一向教導你們,做事要以智取,不應該力敵。孫子有云,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一個再實際不過的例子了。”
“孫子之謀攻篇中說,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武柲又接著說道:“依當時形勢,你等執意要擾亂契丹大軍,應該故佈疑陣,而不應該力敵。我雖嘉獎了你們,但為父心中著實不喜。你往後在軍中切記,為將者,當以士兵性命為重。當然,大義當前,必應以‘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