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頊蓋印。
吉頊自然不能輕易蓋下他的大印,便親自走上前,開啟麻袋,一看之下,便愣住了,怎麼這麼多?便問道:“這裡是?”
“秋匭的投書,聖上讓下官交給中丞,讓中丞徹查此事,一共是兩百三十八份,中丞讓人點點吧。”徐平緩緩說道。
吉頊隨即喊來雜役和主簿。登記造冊,並一一區分開來。清點完後,數目都對。吉頊這才蓋了大印,徐平也趕緊回去用午膳了,再要耽擱下去,估計連湯都沒有了。
徐平走後,吉頊這才坐下來,一一翻看,當看完第一份之後。心中頓時一驚,這到底是誰投的書。這不是添亂嗎?隨即一想到女皇讓他徹查此事,到底是徹查投書之人,還是投書裡面的人?
但不管是哪一種,該準備的都已經準備好了。已經寫好的奏疏也不可能不上,更何況,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的富貴都在魏王身上,既然如此,那麼他這個馬前卒就應該有馬前卒的價值!
魏王府。
曹御醫領了旨意,便來到了魏王府上,在杏林裡,誰人不知魏王府姜妃的醫術是何等高明,不說那望、聞、問、切的神技。就是對於病理的分析,也是獨樹一幟,大多數醫者都是治標不治本。而姜妃卻能根治標本,其深層次意義,就在於姜妃能夠把病情分析個透徹。而且已經遠遠超出了歷代醫者,就是太醫署的御醫們,都經常光顧濟世堂,跟姜妃探討醫術。而姜妃也不會敝帚自珍。按照姜妃所說,醫術只有透過廣泛的交流和應用。才能更進一步。
當然姜妃所說,其實就是武柲所說,而且還應該加上一句,最好的醫術是用來濟世安民的,最好的醫者的心胸應該無比廣大的,就如同白衣女神一般。
也正因為如此,姜出塵總愛穿白衣白裙,甚至就連那褻衣褻褲都是白色的。
如此一來,曹御醫雖奉旨來到了魏王府,其實只能拜見姜妃,探討醫術,至於診治魏王,他那張老臉還要見人呢。
於是,曹御醫拜見了姜出塵後,隻字未提診治之事,便就傷寒的病理跟姜出塵探討。
早在東漢末年,張仲景便撰寫了《傷寒雜病論》一書,傳至後世多有軼散,就如同華佗的《青囊書》一般。不過關於傷寒的醫術流傳至今,所以曹御醫對此也有些研究,每次跟姜妃討論,他都能收穫良多。
姜出塵不知道曹御醫來府中做什麼,這些個御醫一般可都是去濟世堂的,很少有人來府中。在濟世堂,因為窮人看病可以賒欠,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義診,而且姜出塵也會坐診一兩個時辰,凡是神都的所謂神醫和御醫都會前去交流,久而久之,濟世堂便開始有神醫義診,有御醫義診。
當曹御醫問到傷寒之時,姜出塵頓時來了興趣,她的醫術能夠超越前人,最主要的,還是自家有個“無所不能”的男人,他雖不懂醫術,但一些醫術思想卻讓她深受啟發,如此一來,多年研究之下,她的醫術才有了今日的成就,而且等醫學院一開,她這第一任院長將會名垂青史!她,一個鄉野丫頭,也能名垂青史,想起這個,都讓她興奮。
如此,便在杏林院內,二人探討起了傷寒,也是這一次談話,幾年後,曹御醫終於悟出真諦,在傷寒方面做出了顯著成就。
梧桐院廂房內,高力士陪著一個老太監,正是送來珍稀藥材的高老太監。
此刻,高老太監正在傳授高力士一些經驗,他曾服侍過高宗皇帝,所以身為太監,他的經驗是很豐富的,如今高力士服侍魏王,而魏王如果不出意外,那便是將來的大周皇帝,那麼高力士這個義子的價值就非同一般了。早早地搞好關係,總比等魏王入主大內之後再去培養感情好吧。
高力士也是非常感激高老太監,要不是把他送到了魏王府,他估計都已經餓死了。所以此刻他十分恭敬地聽著高老太監的絮絮叨叨,臉上依舊是一副謙恭的面容。
此時正是午膳時間,高力士端來了魏王府的午膳,高力士是貼身太監,所以待遇比較好,故而每一餐都有肉食。高老太監看到飯菜,便問道:“力士啊,這魏王府每一餐都有肉?”
高力士隨口說道:“恩,每一餐都有,就是那些雜役,每隔七日都會有一頓肉食。”
高老太監心中頓時不是滋味,感情這魏王府的伙食比皇宮大內都好啊,像他這皇宮高品級太監,也就每個三日才會沾一次葷腥,每隔半月才會有一次肉食。
不過,這讓他更加認定了魏王,魏王不是一般人,如此大度之人,登了帝位,也一定會對宮人好的。(未完待續)
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