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摸了摸七牛的頭,宋濂繼續交代道:“倒是你,七牛,你如今的處境雖然繁花似錦,但也如同烈火烹油啊,你不可不慎。”
朱七牛擦了擦眼淚:“我知道的先生,我會明哲保身,和光同塵,爭取將來功成身退的。”
宋濂雙手撐著床,想要坐起。
朱七牛連忙幫著先生坐起,還給他的後背墊了一床被子。
摸了摸鬍子,宋濂笑道:“臨死之前,先生再給你上一課吧。”
朱七牛恭敬抱拳:“願聽先生教導。”
宋濂含笑點頭,隨即開始了人生最後一次授課。
“理,亦即天地之心,風雨雷電無有不包,是絕對的。”
“它透過元氣而生育萬物,亦使得萬物寂滅,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天地之間之所以充滿生機,並且生生不息,就是因為生生不息的天地之心在透過元氣維持這方天地。”
“人之求道問學,修道養德,其根源都在於體會、認知、感悟甚至掌握天地之心,也就是掌握天地至理,從而使得自己這顆心能夠衝然、淵然、渾然、凝然、充然、安然、自然。”
“人之五臟可對應天地五行,人之頭、肩、背可對應大地地形,人心之所往可對應宇宙之間,倘若能真正做到這些,人便能與天地並運,與日月並明,與四時並行,此乃君子之道。”
“黃帝內經有云,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謂之天子。說的同樣是這個事情。”
“鬼谷子有云,故聖人所以獨用者,眾人皆有之,然無成功者,所用非也。”
“意思是聖人之所以成功,在於掌握了規律和方法,聖人用的辦法大家都能用,之所以別人不成功,是因為沒有掌握規律和方法,這裡的規律方法,也可以理解為天地之心。”
“而人要想體會天地之心,必須正確認知‘吾心’,‘吾心’本具‘太極’,無大不包,無小不涵,因而能與天地之‘太極’感應,一旦雙方通達,則效如桴鼓,操縱風雨雷電如臂指使,看破生死時間。”
“吾心與天心本就通達,只是人生來便受到俗世玷汙,記事後貪圖吃喝、玩樂等,反而阻塞念頭之通達,元神退去,識神當家,唯有重新通達,返璞歸真,方能再見天心。”
“有鑑於此,先人留下著作,是為六經,六經之實質乃是記載先人‘吾心’所具之理,故六經與‘心’同樣具有絕對性,‘心之為經,經之為心’,如形影不可分離。”
“吾身之心,為天下至寶,因而人心中自有聖人天子,不必外求,關鍵在於如何去認識心,明白心。”
“認識心和明白心的方法則為不斷克除‘人偽’,何為人偽?人之偽裝也,即先賢經典之中混淆視聽的假書、假字,它們或為先人疏漏所至,或為後來人惡意填充。”
“初學之時,誰都分辨不清真偽,若想真正明心見性,需要不斷的學前人經典,同時需要格物致知,兩相印證,最終去蕪存菁。”
說到這裡,宋濂的話戛然而止。
宋濂轉頭看向眾人,卻見除了黃月英若有所思,朱七牛神清目明外,其餘人全都一臉疑難,想來是聽不懂的。
“璲兒。”宋濂呼喊道。
宋璲抱拳:“兒在。”
“你聽懂了嗎?”
“沒有。”
“哪裡沒聽懂?”
“天心和吾心。”
宋濂心裡嘆了口氣:“沒聽懂便罷,不是什麼太緊要的東西,不必放在心上。”
“是。”
宋濂又問黃月英:“月英,你呢?”
“好像有點明白,但還得多琢磨琢磨。”
“不錯,那七牛你呢?”
朱七牛本就越聽越覺得宋先生講的東西有點眼熟,像極了自己曾多次拜讀過的陽明先生的心學,被宋先生這麼一問,他越發確定了,於是道:“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宋濂含笑點頭:“還有呢?”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宋濂哈哈大笑:“好好好,你果然明白了。”
笑罷,一代文宗、史學大家、政治家、思想家宋濂宋龍門閉眼而逝。
朱七牛、黃月英、趙蘭、宋璲、宋慎等立時哭作一團。
隨後而來的代表皇帝看望宋濂的太監一看已經來遲了,連忙放下禮物,匆匆又回宮去了。
當日,因為宋濂逝世而難過的半天沒緩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