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就是一句話,生活緊湊而不忙碌。
似這樣的生活,朱七牛一過就是幾個月,他跟小夥伴們都過得十分愜意。
轉眼間,鄉試到了。
鄉試又叫秋闈,一般在八月舉行,想要參加者,須得是秀才功名才行。在參加之前,還得透過各省的錄科或錄遺考試,才能拿到秋闈科考名額。
而像是朱七牛這種院案首級別的秀才嘛,則直接免了錄科、錄遺,直接就能參加鄉試。
秀才若是過了鄉試,那可就是舉人了,有了做官的資格,可以去吏部等著任命,其重要性自然超過前三次科考。
因此,應天府鄉試的考場還是之前那個,主考官則由黃育才換成了皇帝指派的其他官員,避免地方官為了當地錄取率強行錄入學生或是洩題,這種模式跟本地人不做本地官的考量是一樣的。
其它各省的鄉試也都是如此。
換了主考官,對朱七牛來說沒啥影響,反正黃育才當主考官時也不會給他什麼便利,頂多是讓衙役在給他搜身時走個過場。
朱七牛又不打算夾帶小抄,這種便利有跟沒有是一樣的。
參加鄉試之前,照例還是要聯名具保、唱保、錄名等等,但其它地方卻有了較大變動。
最大的變動便是考試時間。
鄉試第一場開考時間為八月初九,卻不是當天就能出來,必須等到八月十一黃昏,而第二場呢,是八月十二開始,也是需要到八月十四才算考完,第三場則是八月十五到八月十七。
三場連著考,一共九天,期間有六個晚上都是在考場裡睡,所帶來的另一個變化便是卷子沒法馬上批改出來。
那麼,自然也就無法在第一場考試完就公佈第一場的排名,第二場亦然。
所以所有參考學子都不會在第一場、第二場被淘汰下去,最終公佈的榜單也不是單場的,而是三場總成績。
這樣的模式無疑是更加難熬的,時間長,中間沒有休息,三場連著考也會讓考生壓力更大。
若是某一場的某一題做的不好,很可能直接影響後面的考試,導致三場考試全都答得亂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