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這個道理,依舊選擇完全相信你們,那你們可得好好做人,不要辜負了人家的信任。”
齊德似有所悟:“先生,要照這麼說,孔子的這句話涵蓋陰陽,既有看得見的‘陽’,也就是作為,也有看不見的‘陰’,也就是言論,這句話在道理上就絕對沒問題了?”
宋濂搖頭:“孔子若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又怎麼會說出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話?可見孔子也是有問題的,需要向別人學習。”
“既然孔子也可能有問題,那論語豈不是也可能有問題?先生你的話也可能有問題?”
“你敢於質疑,這很好,我這麼跟你說吧,論語雖然是四書之一,儒家經典,卻非孔子所著,乃是後面的弟子總結歸納而來,其中增補了許多並非孔子的話語,又經過一代代人的考究、改良、刪減,這才成了如今的樣子。
換言之,一兩千年裡,論語早就不是一開始的論語了,就算它一開始有問題,被質疑,一兩千年裡也會被改掉,往後它或許還是會有問題,還是會被質疑,可它也還是會被後面的人改正,這也正是論語的獨到之處,換了其它任意一本書,誰會去花這個精力?
這樣才符合道啊,畢竟道不是一成不變的,就算是道之陰陽,也是迴圈往復的,同樣的道理在以前可能是真理,在以後就可能是歪理邪說,人要是認死理,就早晚會成為異端。”
“學生明白了,學生會好好學習,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