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位財政大臣認識朱象的話,他就會知道說廢話的本事在老朱家是一脈相承的。
那他也就不會在聽完朱大牛的話後一臉錯愕了。
他很想對朱大牛說,皇叔你要不要仔細聽聽你到底在說什麼?
你說的這些別說我了,就連街邊的小孩兒恐怕都清楚吧?
轉念一想,財政大臣又覺得是自己想當然了。
這樣的問題,本就該是這樣的答案啊!
自己到底在期待什麼呢?
如果這樣的回答背後有什麼目的,是那位斌王殿下的算計,那這位斌王殿下恐怕也是江郎才盡了。
勉強笑了笑,財政大臣道:“皇叔說的是,只有產業夠強大,出產的商品夠多,才能掙更多錢,這就像是農民種地似得,種的地多了,到了收成時可不就糧谷滿倉嗎?”
朱大牛哈哈一笑:“對對對,就是這個道理。”
財政大臣也不指望能在朱大牛這裡尋求什麼好法子了,心中失望至極,順嘴附和道:“可惜我朝鮮偏居一隅,人口也不多,實在分不出更多人進入紅緞、高麗參採挖之類的產業了。”
朱大牛心中一動,貌不經意的說道:“那你們就想法子把人調過來搞這些嘛,不過哪怕你們這樣做了,問題也沒法有效解決。
因為寶石、高麗參都不是人多就能增加產出的,若是涸澤而漁,早晚後代兒孫會無福享用。
至於海鮮,你們這裡倒是有幾種海鮮不錯,但如果捕撈過度,也是自絕後路。”
財政大臣苦笑:“把一部分人調過去嗎?那其它事情就沒人做了,比如當兵,比如種田,短缺人手可不行。”
朱二牛插話道:“你這都是老黃曆了,韃子都被我們大明收拾立整了,你們還有必要養那麼多兵嗎?難不成我們大明還會打你們不成?
至於糧食,更是笑話,你們的很多人本來就很難靠著那一畝三分地過活,就算抽調一部分人出來,也不影響秋收吧?
更別提大明如今地域廣闊,每年都要餘下很多糧食,你們若是缺糧,跟大明買就好了。
只要你們的產業上去了,手裡錢夠多,還愁買不到糧食?這一買一賣,經濟不就搞上去了嗎?”
財政大臣也是學過華夏曆史的,尤其是大明建立財部又搞出多項政策後,他就沒少研究戰國時期管仲以經濟手段挫敗衡山國的典故,深知本國的糧食安全不能交託別人,更不能任由別國攪和本國的商品配比和價格。
但礙於跟他說這些的是大明皇叔,他就笑了笑,沒有說話。
他卻不知這都是朱大牛和朱二牛商量好的,故意這麼說,好試探一下朝鮮君臣的經濟水平。
見對方是這反應,朱大牛和朱二牛心知對方不是這麼好忽悠的。
於是由朱大牛反駁朱二牛道:“老二你這話就說的不對了,我曾聽七牛說過,一個國家無論如何都該保證有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這樣才能應付突發的狀況,這就跟咱們的商隊請護衛一樣。
至於糧食,他們本國肯定該種還是得種啊,全靠從大明買可不行,大明的糧食雖然多,但打量對外售賣是違法的,萬一出了問題,他們本國可是要餓死人的。
依我看啦,他們頂多是抽調出部分人來搞其它的賺錢的產業,不能顧此失彼。”
財政大臣微微一怔。
這……大實話啊!
我們想的完全一樣!
先前我居然懷疑你們,真是抱歉。
似乎是被大哥反駁的丟了面子,朱二牛有些氣呼呼的同樣反駁道:“老大你就是太謹小慎微了,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想法,依我看來,朝鮮既然是大明的藩屬國,他們依賴我們,我們照顧他們,這都是應該的。
既然來自草原上的威脅已經沒有了,他們幹嘛還要保留那麼多軍隊呢?分一些出來做別的不好嗎?
至於糧食,簡直笑話,以他們有限的土地,就算全都種上糧食,也還是不夠吃。
就更別提什麼白菜啦、茄子啦、水果啦,不僅吃不飽,還吃不好呢。
既然他們本來就有許多東西是靠向大明買,多買一點又如何了?我倒覺得如果他們的國王派人出面跟大明朝廷好好談,約定一年從大明買多少糧食,那才是正路。
而他們自己呢,把人都抽調出來,加大其他商品的出產,賣給大明甚至其它國家賺錢,這不就圓滿解決問題了嗎?”
雖然心裡還是比較認同朱大牛的說法,但朱二牛的話還是讓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