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泰山天齊仁聖大帝廟命名吧,大家怕名頭蓋過皇帝,引起近在咫尺的皇帝不滿,用前元的封號吧,似乎又有點跌份,最後還是皇帝親自下場,在早朝上提議大家討論一番,最後定下了‘關聖帝君’這個官方神位封號,簡稱關帝廟。
開平王常遇春的廟的命名,也因為皇帝的關係而不好命名,畢竟大明沒有異姓王,開平王只是皇帝給常遇春的死後追封,而開平王的三個兒子還在,開平王常遇春的府邸如今也只是叫做鄭國公府而已,總不能直接管他的廟叫開平王廟吧,那不是跟皇帝較勁嗎?
而《皇爺與關二爺不得不說的二三事》裡又沒有說明他最後到底是個什麼神職,胡亂取名字的話老百姓擔心會冒犯神威。
其實朱元璋倒是並不介意直接用開平王廟這個名字,常遇春畢竟已經死了,而且他本身就被追封為開平王,分所應當。
可是老百姓的顧忌,老朱也不好不管,最後也還是不得不親自下場,封了常遇春一個開平神王的神號,與開平王的追封略作區別,又親自寫了一個天下第一城隍的牌匾。
打這之後,開平神王廟便正式命名了,簡稱神王廟,又叫天下第一城隍廟。
眾所周知,城隍就是一個城市的神話層面的守護者和管理者,上通天庭,下達地府,許可權以內的一切人事物都歸他管。
而被朝廷或百姓自發封為城隍的人,一般多是當地有名的人物,比如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張飛,大漢名相霍光,絕食多日、在拜祭岳飛廟時氣絕而亡的陳文龍,南宋寧死不屈的信國公文天祥等,皆是城隍。
一般而言,地方官到任後,首要的不是處理政務,而是拜祭當地的神仙聖人的廟宇,比如孔廟、城隍廟、土地廟等等,一些大的城隍廟甚至會讓封疆大吏專程前往拜祭,老百姓們更是很在乎這種活動。
常遇春的這個天下第一城隍可就又不同了,老朱聖旨中言明,開平神王不僅僅是應天城隍,更是天下城隍的頭頭兒,所有城隍這個層次的事情,都歸他管,包括藩屬國朝鮮等地的城隍。
這下可有趣了,關二爺管死人,常遇春管活人,如果神話成真的話,大明百姓真是從生到死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正因為了解這些,朱七牛覺得朱雄英有點異想天開。
關帝廟和神王廟可是在城北,離皇宮老遠了,太子妃怎麼可能讓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