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部分

位置稍高,似乎是一道很久以前的河堤,正好作為鐵炮陣地。

我的戰術是三段擊加狙擊。左中右三部分的鐵炮,分別作為三段擊的一段,用來對付灘頭整理隊形的敵勢。另外兩百支鐵炮暫時隱藏,伏在河堤之後,隨時準備集中火力狙擊敵方現身的大將。

為了利用那道河堤,我留出了三十米的河原。這一點讓分部光嘉等人有些疑慮,按照他們的想法,應該緊鄰河邊列陣才是,那樣的話,剛從河中上岸的人無法從容調整陣型,正好利於我方的長槍兵發揮威力。

可是我卻覺得,這三十米堤岸留得恰到好處,武田軍固然可以利用這段距離調整陣型,我的鐵炮隊卻正好利用他們調整的機會予以射殺。或許這就是思維的不同了,他們認為長槍隊是主力,我卻寄希望於鐵炮的發揮。而且我認為,以我方的長槍兵的訓練、素質和武器,都能夠完勝武田家的足輕,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山縣昌景的一千赤備,而這一強力備隊,他肯定是用來衝擊我的本陣。

最終,我的權威和戰績說服了他們,他們都按照我的要求佈下了陣勢。只不過,他們的鐵炮數目不多,而且是老式的火繩鐵炮,所以佈下的陣型依然是以長槍兵為主,鐵炮隊雖然放在堤岸上,但是威力有限,大部分時候都負責打醬油。

不久,武田家發起了試探性進攻。他們選擇了安濃備的左翼,約五百長槍足輕的一支備隊趟過河流,在河邊調整了陣型,排成五列向安濃備逼過去。不知道是為了壯膽,還是被河水冰的,所有人都大聲吶喊著,氣勢倒是十足。

兩百支鐵炮適時的響了,帶走了前排二十多人的性命。後排的人立刻逐次上前填補,依然保持著密集的陣型。

不久,兩方正式接戰了,而為了避免誤傷,鐵炮也就不再發射。這正是兩方合戰的常規模式。不過,我方訓練有素,戰術動作極為標準,而且長槍的長度似乎比武田家超出半米多,完全壓制了他們,一線的武田家足輕紛紛倒下,幾乎就要換掉一半,甚至還包括後一排的七八人。這一戰況顯然令帶隊的侍大將十分驚詫,他馬上發出了撤退的命令,和倖存的四百二三十人飛快的撤離。

這時候,鐵炮終於又有了用武之地,再次留下了十多人的性命。

一個試探,就損失了兩成的兵力,山縣昌景應該知道我方長槍隊戰力如何了吧?

我清楚的看見,退回的侍大將策馬前往主陣,下馬半跪在武田菱軍旗及丸花菱將旗下,向中間的騎馬武將稟報了幾句。而那個武將,顯然就是作為大將的山縣昌景了,他派出身背蜈蚣靠旗的使番,向另一個備隊傳達了命令。隨後,這個備隊離開陣勢,下河向我的本陣撲來。

——仍然要試探麼?真是謹慎啊

'奉獻'

第一百零七章:武田退兵(中)

乍看上去,武田家的這番動作,似乎是證明了平巖親吉的推斷,也就是說,武田家的重點在三河國。(手打小說)那麼,現在岡崎城方面就該做一些事情,努力穩定事態和領內的人心。不然的話,只在一個山縣昌景面前就被動的縮在城裡,任由他把東三河攪得七零八落,那麼武田信玄大軍一來,各地豪族還能有多少抵抗的意志?

而且岡崎城方面還要擔心我的問題。畢竟,面對武田信玄的三萬主力,作為織田家援軍的我,即使選擇了儲存力量,退回尾張和信長合兵,為下一步的決戰作準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那樣一來,岡崎城基本就完了,德川信康本人的命運也十分堪憂。他能夠做的,或者是不戰而逃,隨我和德姬一同返回織田家,或者是抵抗一番後,向武田家降伏。無論是哪一種,對於作為城主和武士的他來說,都是極傷聲望和名譽的事情可是,作為德川家唯一的嗣子,他總不能就戰死在這裡吧!

但我還是堅持自己的判斷。按照我的思路,武田信玄這樣做,依然是為了給德川家康施壓,逼迫他出城野戰。那麼,無論是為了保證岡崎城的安全,還是避免自家力量的損傷,我都不會貿然出擊。

我並不害怕山縣昌景的五千人,甚至連馬場信春一起來了,我都有把握利用合適的地形和他們碰一碰。可是,這樣的浪戰有什麼意思呢?又有什麼必要呢?我現在好歹也是西國有數的“名將”了,憑我以往的戰績,完全有資格任意發揮,誰都不會認為我是缺少魄力和膽量的懦夫,只會揣摩我避戰的原因和意圖。

同樣的道理,武田信玄僅僅一個簡單的分兵,我作為對手,就必須仔細揣摩一番。這是虛招還是實招?他這樣到底是給岡崎城方面施壓,還是給濱松城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