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1章 民情洶洶

居庸鎮有地利之便,打探訊息比鄴陽還要容易些。

不出所料,鎮上到處都在談論此事。

像謝寡婦那樣,覺得別管咋著,只要不打仗就好的人也有,但少。

更多人則是義憤填膺,群激奮,唾罵聲一片。

可見輿論沸騰到了什麼地步。

一早上,光從胡辣湯攤子上收集到的訊息可知,議和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

雙方經過幾的談判和磋商,在臨城酉陽達成一致協議,並簽訂了《關北誓書》。

令人費解的是,誓書的細節和條款不知為何也流露了出來:

兩國結為兄弟之邦。

沿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

互不容納叛亡,互不驚擾田土及農作物。

同時亦互不增加邊防裝置。

如果這些都尚在可以理解的範圍之內的話,那麼最後一條,簡直就是匪夷所思了。

“共遵成信,虔奉歡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差臣專送至梁朝雄州交割。”

明明都要打贏了,朝廷非要議和。

議和就議和吧,可大周是優勢的一方,到頭來卻要割.地賠.款給北梁!

哦,沒有割.地,僅僅是賠款,還美其名曰軍.旅之費。

怎麼,北梁勞師出兵是大周邀請的嗎?還要包吃包玩包損失?

就算要陪,也該北梁陪大周吧!

為了捍衛邊疆,關北搭進去多少大好兒郎,耗費了多少財力物力,老百姓的精神損失又該怎麼算?

明明他們是被侵略的一方,到頭來卻還要給人賠錢賠笑。

這怎麼能不讓人感到屈辱。

就好比,一個叫梁的人突然跑到姓周的家裡,在姓周的家裡摔鍋砸盆耍潑使賴,還和周家的男人打了一架。

周家的男人千辛萬苦打贏了,但最後卻是周家人拿著金銀財寶,哄著把梁送走了。

並且還承諾梁:只要你不鬧騰,我每年都給你錢花……

這種事要是傳出去,周家人是要被十里八村笑掉大牙的。

人與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國與國?

這份協議給季最直觀的聯想就是北宋的澶.淵之盟。

同樣的城下之辱。

同樣都有打贏的機會,卻被嚇破了膽的統.治者勒停議和。

然後就是同樣的經濟賠償。

不同的是,雖然很多人對澶.淵之盟非常不齒,但從某些方面來說,它也有其積極意義。

比如,自簽訂之起,此後的一百一十六年間,宋、遼兩國再未發生大規模戰事。

每年三十萬的歲幣只佔宋朝財政收入的千分之三,要知道,宋朝一場大仗,軍費就要三千萬。

而且雙方議和後在邊境開放了榷場,兩國貿易往來不斷,宋朝是貿易順差,那三十萬早就從中賺了回來。

百年和平來之不易,也正是有此和平環境,百姓才得以休養生息,北宋也才能有如此輝煌的文化和繁榮的經濟。

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澶淵之盟值得肯定。

但不是任何國家都適合著眼大局,合作共贏。

首先,大周和北梁的國,與宋遼有著根本上的不同。

北梁不是遊牧民族,和大周的風土人相差無幾,天然缺乏你無我有你缺我補的貿易土壤。

北梁從一開始打的就是吞併關北,然後一步步蠶食大周國土的主意,這是開放多少個榷場都改變不了的。

其次,跟遼國相比,北宋強在經濟,弱在軍事。

而且連年的戰爭,宋朝百姓哀鴻遍野,當時的況下,宋遼誰也奈何對方不得,休戰是最好的策略。

而大周和北梁的綜合國力卻是旗鼓相當,根本沒有非妥協不可的理由。

尤其北梁狼子野心,習慣了出爾反爾,捲土重來幾乎是必然的事。

百姓是想過上平靜的生活不假,也不想再為戰爭所苦。

可苦都已經苦過了,還差這臨門一腳嗎?

再者,澶.淵之盟雖換來了遼宋百多年的和平,但也帶來了消極影響。

它使宋朝君臣從此忘戰去兵,羞言武備,奢談太平,一遇戰便屈己講和。

試想一下,既然錢能解決問題,那還要備戰做什麼?

敵人揮起屠刀,捧著銀子跪下就好。

誰還認真cao)練?